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202)
学位论文(535)
图书(121)
会议论文(60)
报纸(5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631)
地方文献 (149)
地方风物 (118)
非遗保护 (34)
才乡教育 (20)
宗教集要 (12)
文化溯源 (1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28)
2013(115)
2012(160)
2011(146)
2010(141)
2007(113)
2006(101)
2005(79)
2001(43)
1998(37)
按来源分组
其它(636)
文艺评论(6)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齐鲁书社(2)
青海师专学报(2)
丽水学院学报(1)
中国市场经济报(1)
巴蜀书社(1)
龙岩学院学报(1)
电影评介(1)
“七”体创作一转关:宋元“七”辞新变浅探
作者:孙科镂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倾向  柳宗元  文学实践  宋元  新变  宋濂  晁补之  群体化  题材  王应麟 
描述:彻底断绝;而后,"七"体创作虽在蒙人入主中原百年的大多数时候,惨淡经营,但元末,宋濂诸人的文学实践却直接点燃了吴讷身后,明清六百余年"七"体
文化巨人 不朽名剧―写在汤显祖创作《牡丹亭》410周年纪念
作者:乐风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文化巨人 不朽名剧―写在汤显祖创作《牡丹亭》410周年纪念
论曾巩散文创作理论对桐城派的影响:以方苞文学思想为例
作者:闫博文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散文  方苞  桐城派 
描述: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巩作为在宋代文坛上具有重要贡献的作家,他的思想也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为例,探究曾巩的散文创作理论对其文学主张产生的影响。
俗致与雅极:论柳永与晏几道的创作风格
作者:刘丽娜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晏几道     
描述:柳永与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两位相当有影响力的词人,他们词作中所反映反描写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却大相径庭。柳永自觉接受市民文化的熏陶,作品中大量运用俗词、俗语,创作以慢词为主,而晏
文化巨人 不朽名剧―写在汤显祖创作《牡丹亭》410周年纪念
作者:乐风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川这片古老土地的上空熠熠闪光。
相干结构的研究应是当前湍流研究的重点
作者:周恒  来源:中国科学基金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尺度相干结构  剪切湍流  混合层  大尺度结构  湍流边界层  速度剖面  平板边界层  统计理论  均匀各向同性湍流  自由剪切流 
描述:一难题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比利时佛教及其研究
作者:黄陵渝  来源:法音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利时  佛教史  藏传佛教  图书馆  宁玛派  日本曹洞宗  英吉利海峡  佛教教义  天主教徒  人口总数 
描述:研究宁玛
栀子不同炮制品的比较研究
作者:孙栋梁 倪小兰 何行真 龚千锋 王林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栀子  炮制工艺  药典法  樟帮法  建昌帮法  比较  栀子苷 
描述:就药典法、樟帮法及建昌帮法 3种炮制工艺的不同炮制品的栀子苷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通过比较 ,认为建昌帮炮制方法更优 ,值得推广应用。
戏剧《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
作者:刘慧  来源:作家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研究  《牡丹亭》  《罗密欧与朱丽叶》 
描述:《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是中国著名剧作家汤显祖、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重要的古典悲剧作品。两人生活年代接近,时间跨度接近,表达了同样的反封建主义思想的爱情主题,但却在戏剧矛盾冲突的原因、过程、人物性格、尤其结局方面各显异调,表现了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追求。
《牡丹亭》重言词研究
作者:曹传梅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言词  重言词  词类  词类  形式  形式  音节  音节 
描述:穷尽性考察,对<牡丹亭>中的114个(本文数据均除去重复使用情况)重言词从词类、形式上、音节上作了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