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71)
报纸(136)
学位论文(13)
会议论文(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56)
地方文献 (137)
非遗保护 (15)
宗教集要 (11)
地方风物 (4)
才乡教育 (3)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70)
2013(35)
2011(56)
2010(43)
2009(42)
2008(36)
2006(31)
2000(16)
1994(11)
1988(5)
按来源分组
抚州师专学报(5)
葫芦岛日报(2)
镇江日报(2)
中国建材(2)
视野(1)
好家长(1)
老年人(1)
广西日报(1)
现代班组(1)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
从《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中爱情主题的发展
作者:秦文兮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扇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主题  侯李爱情  爱情故事  兴亡之感  侯方域  孔尚任  汤显祖 
描述: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的主题是写爱情,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它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恐怕很难肯定的回答。作者在《试一出·先声》中,通过老赞礼之口就说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
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因循苟且之风对社会变革的巨大阻碍作用
作者:雷庆  来源: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社会变革  反对派  阻碍作用  变法派  《宋史》  富弼  官僚士大夫  祖宗之法 
描述:不说是一大原因。作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承续于历史的思想、道德、习惯、风气,直接影响着社会变革的进程,有时甚至可以决定其命运。
从“王安石”邓广铭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历史观
作者:郭平梁 席康元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从“王安石”邓广铭的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历史观
从“春风”、“明月”的表意倾向《泊船瓜洲》诗的主题
作者:何二元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明月  王安石诗  “月”  主题倾向  家乡  诗歌  熙宁  风象  次韵 
描述: 王安石《泊船瓜洲》诗的艺术性得到人们的一致赞赏,尽管对诗的主题是什么尚有分岐。这一方面说明艺术具有某种独立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总未免使人感到某种缺憾。人们一直力图弄清这首小诗的主题,正如一尊出土的断臂美人,人们总想考证她的身份,尽管这并不影响观赏。
从《苏沈良方》儒法两家在医药学上的对立
作者:杨存钟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沈良方》  苏轼  医药学  形而上学  圣散子方  王安石变法  唯心主义  儒法  儒家  杂说 
描述:共事过。然而,苏轼是儒家,他对先秦以来所有主要法家人物都进行了最恶毒的咒骂,并且是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凶恶敌人,是一个顽固派。沈括是法家,是王安石变法运动的重要成员,自始至终忠实于变法运动,是一个革新派。在医学上,沈括是有实践经验、有理
从古代记载的结婚年龄里我国传统思想上是不主张早婚的
作者:耿鉴庭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5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男子  早婚  生育能力  女子  记载  传统思想  弱冠  结婚年龄  主张  周礼 
描述:强壮,所以称为“弱冠”。这可以拿内经上的记载来印证一下:在内经素问上面天真论上说“男子二八(按:即十六岁)肾
从《送何太虚北游序》吴澄的旅游观
作者:叶光华  来源:文学教育 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旅游观  太虚  吴澄  古文观止新编  儒家思想  翰林学士  中国传统  江西省  钱伯城  国子监 
描述:元散文部分仅录三篇,吴澄《送何太虚北游序》就是其中之一。
从近三十年来国内学术期刊论文汤显祖研究
作者:李精耕 汤洁  来源:求索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近三十年  国内学术期刊论文  汤显祖研究 
描述:研究的现状作一番扫描与小结,以期借此推动汤显祖研究继续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
春捂“指数”——关于春捂的几点体会
作者:辛卫  来源:金秋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指数  王安石诗  过境  寒流  春风  春日  恶风  花开  时间  早春 
描述:一、未雨绸缪,冷峰过境时间。早春的风,时好时恶,诚如王安石诗云:"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挟带着寒流的恶风,吹落了初绽的花,也吹病了匆忙减衣的人。每当寒流
从内蒙地区山东移民的拜年风俗周礼遗存
作者:姜游  来源: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礼节  仪礼  山东 
描述: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从现代生活中的日常礼仪来看仍能发现不少与古代礼仪相似的地方。笔者以现代内蒙地区山东移民的日常礼节为切入点,考证了它与《仪礼》的相似性,从而得出周礼仍在影响我们今天生活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