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文化·美感:以英译《牡丹亭》诸版
-
作者:周韵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翻译 文化 美感 “三美”原则
-
描述:致生活。
-
从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看秦腔发展策略
-
作者:暂无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腔 发展策略
-
描述:本文分析了秦腔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式微和萎缩的原因,认为不在秦腔艺术本身,而在于振兴和发展这一传统文化的方式和措施。我们应借鉴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这一古老艺术获得新生的成功范例,从政府投入、剧目椎
-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胡爽 朱虹 杨柳 来源:青春岁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梦幻 虚拟 写意空间
-
描述:空灵虚幻的审美原则是舞台美术创作的理念,是重要的舞台法则,舞台灵魂,借助当今信息传媒时代和高科技朝人性化发展趋势,回归传统文化找到属于中国的艺术精髓。通过梦文化和传统美学创作的关系体现中国艺术独特的"神韵美"。
-
牡丹亭上三生路:浅析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田茜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昆曲 白先勇
-
描述:的队伍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原因何在呢?
-
梦回明朝——厅堂版《牡丹亭》,复归明代演剧方式
-
作者:刘红庆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苏州园林 传习所 明朝 汤显祖 中国文人 明代 厅堂 红楼梦
-
描述:牡丹亭[昆曲之困]“昆曲,困曲也,就是唱起来能让人犯困睡觉的曲儿!”我的朋友张卫东先生早年开蒙即学《游园》、《惊梦》,那时他还是一个少年,他和他的小伙伴们不能理解古人词意之妙,常有人在拍曲的过程中昏昏欲睡,所以,他们把昆曲直接叫成“困曲儿”。
-
捕捉爱情神话的春影——青春版《牡丹亭》的诠释与整编
-
作者:张淑香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还魂记》 传奇 爱情神话 表演艺术 思想感情 人物塑造
-
描述:来,透过《牡丹亭》在西方的
-
经典,不应是圈套——观实验版《原野》有感
-
作者:张之薇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原野》 曹禺 话剧《生死场》 导演 焦家 招数 观众 叙述逻辑 原著 萧红
-
描述:新鲜招数和支离破碎的叙述逻辑吗? 步入《原野》的剧场,丝毫无法让我这个学话剧的人找到一点焦家的阴森感觉。茂密的草坪和零星的茅草似乎有了一点原野
-
来信版应是读者的挚友——河南日报“来信”版的实践与探索
-
作者:杨富臻 庞新智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迅猛发展 社会主义 实践与探索 社会生活 读者来信 思想道德修养 可读性 报纸 调查报告 河南
-
描述:近几年,我国的报纸行业迅猛发展,出现了激烈竞争的局面,竞相扩大版面,增加周末版,千方百计地提高可读性、知名度。这种现象的实质,说到底是一场“抓读者”的竞争。在这场“抓读者”的竞争中,报纸的“读者来信”(以下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总目录
-
作者:暂无 来源: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希庭 小说创作 研究述评 对策研究 主持人 大学生 中国古代史 武侠文化 西南 心理学
-
描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总目录
-
中国版协老委会在武汉召开一届五次会议
-
作者:柴胡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出版协会 王益 出版事业 会议主题
-
描述:1999年10月22日至26日,中国版协老出版工作者工作委员会一届五次会议在武汉召开。新闻出版署特邀顾问王益、老委会主任王仿子、副主任宋原放、陆本瑞,委员孙五川、刘秀政,江秉祥、陈元直、汪轶千、周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