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7006)
期刊文章(5807)
会议论文(96)
学位论文(29)
图书(2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777)
地方文献 (140)
地方风物 (15)
宗教集要 (12)
非遗保护 (8)
才乡教育 (6)
红色文化 (5)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2(405)
2011(449)
2010(973)
2007(297)
2006(246)
1998(142)
1990(97)
1989(123)
1988(151)
1987(153)
按来源分组
解放军报(14)
社会科学战线(7)
大江周刊(焦点)(7)
黑龙江史志(6)
前线(6)
辞书研究(3)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桂海春秋(1)
志苑(1)
陈自明对中医产科学的贡献
作者:魏贻光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自明  中医产科学  古代 
描述: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南宋产科专家陈自明在中医产科学上的成就。其一,对宋以前中医催生技术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强调产前养血安胎是足月顺产的先决条件,对难产病症必须分辨病因,属于催生适应证者,先以手法治疗为先,外治、内治并用;其二,应用兔脑髓催生药用
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沈括与《梦溪笔谈》
作者:松使  来源:学会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科学史  《梦溪笔谈》  座标  王安石变法  梦溪园  熙宁  三司使  北宋时期  西北边防  地方官吏 
描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沈括屡遭贬谪,长期担任地方官吏,晚年被迫退居润州(现江苏镇江市)东部梦溪园潜心著作,撰写《梦溪笔谈》。
郑观应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思想家
作者:夏东元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郑观应是揭开"民主"与"科学"序幕的思想家
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我国古代地质科学
作者:暂无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梦溪笔谈  沈括  自然科学  法家  著作  地质科学  王安石变法  进步思想  卓越贡献 
描述: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大量的科学实验活动。而沈括一生的科学研究实践,是同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科学成就都是在执行法家政治路线中取得的,同时又为贯彻这一政治路线服务的。《梦溪笔谈》内容
中医妇科学的创始人:陈自明
作者:刘双琴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医妇科学  创始人  自明  集大成者  医学家  宋代  秦汉  隋唐 
描述:中医妇科学经过秦汉的发展,魏晋的积累,隋唐的推动,至有宋一代,终于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集大成者,即是宋代江西著名医学家陈自明。
王应麟的词科学与文学
作者:刘珺珺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王应麟  博学宏词科  博学宏词科  科学  科学  文学  文学  考古  考古 
描述:本文以博学宏词科考试为切入点,研究宋末学者王应麟的词科学造诣和文学研究特点。通过对他专心于知识编目、文词考古,以文献学治词科学和文学的学术特点的探索,可以了解他是如何化虚文为实学,实现文、学互动的。
王烈教授的科学思维方法研究
作者:孙丽平 王延博 冯晓纯 原晓风  来源: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思维方法  中医学习观  临床诊治观 
描述:颇丰.从中医的学习观到临床诊治观,均蕴涵着科学的辨证创新的思维方法.
《心理科学进展》编辑部感谢审稿专家
作者:暂无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稿专家  科学进展  编辑部  海燕  心理  希庭  戴海  会昌  认真负责  高质量 
描述:《心理科学进展》编辑部热忱感谢下列审稿专家在过去一年中对本刊的大力支持。《心理科学进展》上发表的论文能够保持今天的高质量,与他们认真负责、公正无私的精神密不可分。以下是《心理科学进展》
科学巨人,政治矮子:话说沈括其人
作者:王伟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括  王安石变法  苏轼  乌台诗案  政治见解  宋神宗  梦溪园  梦溪笔谈  中国科学史  文学创作 
描述: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沈括也许在政治见解上不够坚定,但作为一位科学巨匠,他名垂青史则当之无愧。科学与文学,本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你搞你的科学研究,我搞我的文学创作,本来应该是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科学应对大学生就业中的“危”和“机”
作者:史航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就业  新形势  危机 
描述: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困难,阐述了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并提出了在新的挑战下发挥各方面的自身优势,充分保证学生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