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51)
报纸(746)
会议论文(79)
学位论文(39)
图书(18)
按栏目分组
地方风物 (1078)
历史名人 (398)
宗教集要 (129)
地方文献 (21)
才乡教育 (3)
非遗保护 (2)
红色文化 (2)
按年份分组
2014(382)
2012(184)
2011(159)
2009(65)
2008(61)
2004(29)
1999(25)
1995(24)
1994(11)
1993(13)
按来源分组
核地知与行(25)
人民日报(6)
文史知识(3)
争鸣(3)
孔子研究(2)
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江西社会科学(1)
科技致富向导(1)
史林(1)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1)
重读《游褒禅记》
作者:侯天宇  来源: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记》  重读  王安石  光线 
描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焉。” 王安石来到褒禅,游了华刚洞,不过玩得不尽兴。为什么呢?因为华阳洞里的景观虽美,并且越往里走所见越奇,但洞里光线暗
气象万千望白云:《鳌白云》与南山文化
作者:关义秀  来源:今日海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云  终南山  崖州  王安石  文学史  佛道文化  佛教文化  李白  政治家 
描述:带彩虹。寻仙武帝身难到,断足娲皇迹已空。绕谷穿岩飞不定,沧波无际雨蒙蒙。
《游褒禅记》主题小议
作者:张玉佳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  深层思考  分析理解  内在联系  可译  外物  散文  人生  翻译 
描述:内在联系"。这三者之中,"志"可译为志向,"力"译为能力,"物"则译为外物。照此翻译,志、力物三者具备那么就可到达艰险且遥远的地方联系
落木千天远大
作者:张梦 张九玉  来源:青少年书法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太和县    苏轼  王安石变法  澄江  知音  政治  长笛  作者 
描述:登快阁(1)宋·黄庭坚痴儿(2)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3),青眼(4)聊因美酒横(5)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6)。
读王安石《游褒禅记》
作者:高深  来源:小品文选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石洞,是举着火把走向洞的深处的,愈往里走愈艰险,所见也愈奇妙。
褒禅重走王安石的游记路
作者:李垚  来源:博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记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描述:在历史上,大凡名人去过、又留下诗篇游记的地方,往往都出了名——琅琊山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天姥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褒禅,这座王安石偶然游历的山脉,也因他留下的《游褒禅记》,成为无数
整合资源 做强品牌——关于敬亭、周王、麻姑三场资源整
作者:张国祥  来源:中国农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整合资源  资源整合  品牌  茶叶产业化  优势互补  管理体制  茶场  劣势  企业 
描述:皖南茶区分布着六个茶场,各场规模小而实力弱。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逐步做强品牌、推进茶叶产业化尤为必要。本文对其中的敬亭、周王、麻姑三个茶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各场的优劣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
从《宋论》看王船关于“陋宋”的观点——兼论船的政治思想
作者:关文发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思想  王船    王安石  宋太祖  观点  十七世纪  熙宁变法  唯物主义  爱国主义者 
描述:因“陋”而使国敝,先陷于女真,终亡于蒙古,溃决了“华夷之大防”。显然,这是他联系到当时明亡于清的现实,有感而发。本文拟从他在《宋论》中提出的关于“陋宋”的观点,作一些考察,进而对他的政治思想作一些探
跨过褒禅 阅尽世间景:《游褒禅记》蕴涵的哲思之光
作者:梁静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  王安石  中国古代文人  精神家园  人生价值  人生模式  寄情山水  宇宙人生  中国文人  人生感悟 
描述: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寄情山水,对山水带来的欢愉,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奠定了中国文人高逸旷达的人生模式。千古不易的青山,恒变不居的绿水,已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流觞曲
寺志文学文献的价值与局限:从寺志书所载王安石佚诗说起
作者:冯国栋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志  寺志  王安石  文学文献  辑佚 
描述:山志、寺志文献多收录与、寺相关的名人诗文。涌现于明清两代的、寺志数量巨大,为文学文献的辑佚提供了相当多的素材。但由于这批文献本身的局限性,其中所收诗文不尽可靠。文章以寺志中所载王安石佚诗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