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谈诗词创作中的“偷语”
作者:傅乃芹 傅炳熙  来源:写作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创作  化用  诗歌创作  唐代  唐诗三百首  艺术再创造  王安石  晏几道  刘禹锡  表达 
描述:来表达自己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意境等。其常见的形式有
曾巩在福州的政绩与诗文创作
作者:邹自振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福州  荔枝  政绩  江西南昌  唐宋八大家  诗文创作  北宋  太常寺  寺院 
描述: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由洪州(今江西南昌)移知福州军州事,元丰元年(1078年)召判太常寺,后改知明州(今浙江宁波)。在福州时间虽短,但政绩卓然。曾巩知福州后,首先以廉洁奉公作为仕宦的准则。
试论王安石“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
作者:姚莹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以诗为词 
描述:与人物。
试论晏几道《鹧鸪天》词的创作成就
作者:刘尊明 陈晶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鹧鸪天》  创作成就  悲欢离合  风流蕴藉 
描述:词中常借梦、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迷离空幻的意境.词情婉丽,极具风流蕴藉之声情美.
浅析汤显祖戏曲创作的艺术特色
作者:何胜仁  来源: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创作  创作方法  艺术特色 
描述:汤显祖戏曲创作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戏曲创作方法、精湛的情节组织、构思和戏曲创作的语言。
论曾巩散文创作理论对桐城派的影响
作者:闫博文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散文  方苞  桐城派 
描述: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巩作为在宋代文坛上具有重要贡献的作家,他的思想也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为例,探究曾巩的散文创作理论对其文学主张产生的影响。
包恢诗论之创作论浅探
作者:郭瑞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创作技巧  真性情 
描述:包恢诗论以意境为中心,从创作论角度提出,要创作出高水平诗歌,诗人必须注重创作技巧的提高和真情实感的抒发。前者是一个由难入易的艰难学习过程,后者需要诗人克服后天种种欲望的蒙蔽,保持天性中的自然纯真。
心余诗创作阶段考辨
作者:吴长庚  来源:上饶师专学报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阶段  诗歌创作  王安石  杨诚斋  基本过程  考辨  成功之路  基本阶段  全过程  自成 
描述:之路,大体上都经历了始学一家,兼及各家,自成风格三个基本阶段,从而完成了由继承到创新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积累到超越的过程,是自我实现的基本过程,文学家、艺术家莫不知此。蒋士铨论诗不喜诚斋,但他却也走过了与杨诚斋相似的道路,有着较明显的变化阶
《邯郸梦》创作成就浅谈:[汤显祖]
作者:王南平  来源: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  文学评论  中国  明代  邯郸梦 
描述:《邯郸梦》创作成就浅谈:[汤显祖]
道教对汤显祖生平和创作的影响
作者:朱宇炎  来源:中国道教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道教思想  《牡丹亭》  吕洞宾  《邯郸记》  《阴符经》  “临川四梦”  玉茗堂四梦  文学创作  太常寺 
描述: 在明代剧坛上,江南才子汤显祖以他的一部《牡丹亭》赢得了众多佳人才子的倾倒,从而独领风骚数百年。《牡丹亭》作为一部杰出的戏剧作品,曾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几令《西厢》减价”,其影响之巨大与深远自不待言,它奠定了汤显祖作为一代剧坛巨匠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此外,汤显祖还以他的《玉茗堂四梦》和篇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