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汤显祖遂昌善政与戏剧诗文创作之关系
作者:邹自振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遂昌善政  思想转折  戏剧创作 
描述:。遂昌善政与弃官,无疑是汤显祖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转折。这一时期,也是汤显祖戏曲写作与构思的重要时期。他在此时不仅修改润饰早已完成的《紫钗记》,并开始着手于《牡丹亭》、《南柯记》的构思。《牡丹亭》第八出《劝农》,描写南安太守杜宝下乡劝农的欢乐场景,正是他在遂昌劝农生活的真实写照。《南柯记》第二十四出《风谣》,塑造了淳于棼贤能善政、深得百姓拥戴的动人形象。此剧表现了汤显祖面对当时丑恶的社会现实,向往“南柯”净土的美好理想,是他的创作由爱情剧走向政治剧的开始。
东方戏剧史上的双璧——《沙恭达罗》与《牡丹亭》
作者:陈玉辉  来源:国外文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东方戏剧  杜丽娘  女主人公  剧作家  沙恭达罗  柳梦梅  爱情  戏剧  代表作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可以称得上是东方戏剧史上的双璧。前者产生于公元四至六世纪之间,乃古印度最伟大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的代表作。它不仅是印度诗神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杰作
学習古典戏剧理論札記
作者:戴不凡  来源:剧本 年份:196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戏剧  戏剧文学  戏剧创作  杜丽娘  李香君  吴江派  玉茗堂派  汤显祖  作品  创作思想 
描述:戏剧創作的见解;同时,一些批語往往又是为了便于讀者理解剧作者的原意而作,这里也就更生动具体地表現了作者对戏剧創作的种种看法。我們的古典剧論,乍看起来,往往是一麟半爪,有时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字或几百个字
闺阁风情至情丽人——《牡丹亭》杜丽娘人物审美分析
作者:袁学群  来源:群文天地·百家讲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和多情,这种女子必定是不招人喜欢的。杜丽娘的人物总的来说是具有悲剧的色彩但是她却不伤。她的悲剧在于她生命因情而毁灭,用尼采的话说她是一个倾向于酒神精神的人,一种散发原始生命冲动的人。因此古代许多女子会
框架理论下看《牡丹亭》英译本研究:以人物重塑与情节处理为例
作者:刘庚玉  来源:海外英语(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人物重塑  人物重塑  情节处理  情节处理  牡丹亭  牡丹亭  文本内容  文本内容 
描述:理念是:翻译不是词与词的配对,而是着眼整体、重造格式塔的过程.该文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对《牡丹亭》两个译本进行比较研究,看不同译者在不同的视角和见解下如何理解文本内容,重塑人物角色.
人物-小说的生命-读刘绍棠的《豆棚瓜架雨如丝》
作者:郑恩波  来源:文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人物-小说的生命-读刘绍棠的《豆棚瓜架雨如丝》
鉴赏 : 应是一种刻意的二度创造 : 《中外文学人物鉴赏》序
作者:谢冕  来源:文学评论家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鉴赏 : 应是一种刻意的二度创造 : 《中外文学人物鉴赏》序
晋宁石寨山1号墓贮贝器上人物雕像考释
作者:易学钟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寨山  考释  随葬器物  祭祀  妇女  男子  晋宁  雕像  郑注  周礼 
描述:有畜思君王铭文)、耳环三十五件、玉镯七件,和数以公斤计的孔雀石、绿松石、玛瑙、软玉、珊瑚、琥珀和料珠等各种珠饰,以及
晋宁石寨山12号墓贮贝器上人物雕像考释
作者:易学钟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寨山  我国古代  考释  祭祀  妇女  男子  铜鼓  礼仪  说文  周礼 
描述:又不够明晰,对人物群雕的所在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了解,不能不受到极大的限制,从而妨碍深入研究。作者因工作上的方便,随时可以观察实物,对此人物图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于是绘制展示图,试为考释。不揣
苏洵学非出于战国縱横辩——兼论两宋品评人物之差异
作者:金国永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战国纵横家  张方平  司马迁  荀子  战国策  士大夫  王安石  文章  苏秦 
描述:当然不会像今日之立志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