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36)
报纸(28)
学位论文(19)
会议论文(7)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50)
地方文献 (38)
才乡教育 (3)
宗教集要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20)
2013(15)
2012(30)
2011(28)
2010(28)
2009(15)
2007(21)
2006(25)
1998(6)
1992(6)
按来源分组
其它(29)
文艺评论(5)
荣宝斋(2)
丽水学院学报(1)
中国市场经济报(1)
龙岩学院学报(1)
电影评介(1)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青海师专学报(1)
西北美术(1)
浅析汤显祖“至情说”对白先勇小说创作的影响
作者:柳眉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至情  汤显祖 
描述:“人性”一直是白先勇关注的焦点,以“情”贯穿始终,而“至情”是其表现人性、追求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他受汤显祖《牡丹亭》中的“至情说”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上刻画出了男女主人公生死间的“至情”,以情反理
“诗词互证”看王安石晚年闲适词创作
作者:孙敏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闲适词  “诗词互证”  词史地位 
描述:年闲适词的创作内容、艺术手法及创作意义。
“七”体创作一转关:宋元“七”辞新变浅探
作者:孙科镂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倾向  柳宗元  文学实践  宋元  新变  宋濂  晁补之  群体化  题材  王应麟 
描述:彻底断绝;而后,"七"体创作虽在蒙人入主中原百年的大多数时候,惨淡经营,但元末,宋濂诸人的文学实践却直接点燃了吴讷身后,明清六百余年"七"体
文化巨人 不朽名剧―写在汤显祖创作《牡丹亭》410周年纪念
作者:乐风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文化巨人 不朽名剧―写在汤显祖创作《牡丹亭》410周年纪念
论曾巩散文创作理论对桐城派的影响:以方苞文学思想为例
作者:闫博文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散文  方苞  桐城派 
描述: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巩作为在宋代文坛上具有重要贡献的作家,他的思想也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为例,探究曾巩的散文创作理论对其文学主张产生的影响。
俗致与雅极:论柳永与晏几道的创作风格
作者:刘丽娜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晏几道     
描述:柳永与晏几道是北宋词坛上两位相当有影响力的词人,他们词作中所反映反描写的内容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却大相径庭。柳永自觉接受市民文化的熏陶,作品中大量运用俗词、俗语,创作以慢词为主,而晏
文化巨人 不朽名剧―写在汤显祖创作《牡丹亭》410周年纪念
作者:乐风  来源:南方文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川这片古老土地的上空熠熠闪光。
意会汤清远,言传李笠翁:关于古典戏曲创作论的思考
作者:安葵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  古典戏曲  汤显祖  李渔  意会  作品  戏剧家  中国戏剧  学术研讨活动 
描述:但他在戏曲理论方面,因为没有系统著作留下,所以没有受到特别的重视。而李渔呢,也有“十种曲”传世,李渔自己说,他的《风筝误》
略论王学左派对汤显祖思想及戏曲《牡丹亭》创作的影响
作者:许艳文  来源: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王学左派  程朱理学  莎士比亚  戏曲  封建礼教  王阳明学说  人文主义者  浪漫主义者 
描述:明代王阳明学说的兴起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而王学左派对当时的思想界和文学界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戏曲家汤显祖所处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介绍,以探讨汤氏思想形成及《牡丹亭》创作的意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歌妓流离与唐宋文人创作浅论
作者:王萍 李碧华  来源:贵州文史丛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歌妓流离  文人创作  白居易  晏几道  周邦彦 
描述:歌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和唐宋时期的文学活动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歌妓的复合特质,探讨了唐宋时期文人们在和歌妓的交往过程中所引发的种种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