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感受暮春时节——晏殊《破阵子》
作者:宗古  来源: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采桑  飞絮  日长  清明  梨花  读者感受  形象鲜明  黄鹂  词作 
描述:时间的推移,节序的变换,古往今来,人们都是很敏感的。能将这种敏感形象地展示出来的词作,要数晏殊感受暮春的《破阵子》了。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杨万里“桑茶坑道中”赏
作者:乙白莲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万里  作者简介  桑茶  南宋四大家  坑道  诚斋体  范成大  江西诗派  王安石  晚唐诗 
描述:有《诚斋集》。
《黄河文化丛书——住行卷》
作者:薛瑞泽  来源: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河文化丛书  住行卷》  书评  朱士光  吴宏岐  社会生活  居住条件  构落构成 
描述:《黄河文化丛书——住行卷》
结构严谨 意趣隽永——王安石的《知人》
作者:柳天慧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结构严谨  王安石  表面现象  知人  河北丰宁  小品文  生动性  两面派  中学  典型事例 
描述:结构严谨 意趣隽永——王安石的《知人》
袁宏道诗文集随笔
作者:辛雨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文集  袁宏道  随笔  进步思想  追随者  竟陵派  公安派  汤显祖  作家 
描述:袁宏道,他更为人所熟悉的名字是袁中郎,一直是有争议的作家。他生于明朝隆庆二年(1568),卒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只活了四十三岁,留下了一部诗文集,身后毁誉不一。明朝公安派和竟陵派的追随者,以及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像李贽、汤显祖等人, 是极为推重他的。但是到清朝,就不大受重视了。
史巧设题 教学两得益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本主义经济  学科内综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王安石变法  辛亥革命  休养生息政策  经济危机  战国时期  我国古代  戊戌变法 
描述:史巧设题 教学两得益
《关睢》 灵动的情歌与陈腐的教义
作者:苏涵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关睢》  《关雎》  《牡丹亭》  课堂问答  荇菜  雎鸠  《诗经》  审美效果  汤显祖  现实人生 
描述:《关睢》 灵动的情歌与陈腐的教义
朴实无华 自成“风流”——《南乡子·葵扇》
作者:冯盈之  来源: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蒲葵扇  生长环境  王安石  创作影响  扇文化  丝织品  岭南三大家  自成  绢扇  职业技术学院 
描述:这是一个失宠的女人借扇子发出的哀怨。这里的扇子是指绢扇(古代,绢扇的扇面除了素绢外,又常以纨、罗等丝织品为原料,故又名“纨扇”或“罗扇”)。而白居易说:“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夏不消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于里,藏月入怀中。”这是写白羽扇的。五代的许倪有《咏破扇》诗,说:“蔽日无全影,摇风有半凉。不堪障巧笑,尤足动衣香。”说的是破扇,则又另当别论了。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定风波》
作者:过传忠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表现  苏轼词  人生感悟  政治风雨  打叶  徐行  知识分子  回头看  王安石  人生哲理 
描述: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东坡)被贬黄州的时候,一次,在去沙湖道中遇雨,因无雨具,“同行皆狼狈”,而他却“独不觉”。不久,天又晴了,于是写下了一首词——《定风波》:
一场被剥夺了辩护权的审判——《啼笑因缘》
作者:张永峰  来源:天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凤喜  啼笑因缘  辩护权  小说文本  张恨水  灵魂审判  典型意义  女主人公  叙述者  将军 
描述:如,许子东认为,小说基本情节“描写了一个女人如何贪图金钱虚荣而沉沦堕落的故事”;孔庆东认为,“《啼笑因缘》还真实地刻画出‘小市民的精神创伤’,沈凤喜家中长辈面对金钱和权势的态度,几乎与主人公一样具有强烈的典型意义”。那么,本文关注问题的是,作者是怎样讲述这个“沉沦堕落的故事”的,其“典型意义”又是什么?一《啼笑因缘》这部小说有点不寻常,它讲了一个穷人家的姑娘背叛、抛弃富贵情郎的故事,一个灰姑娘背叛了白马王子的故事。小说中,男主人公樊家树是一个富宦子弟,父亲虽然去世,但留有一笔可观的遗产,叔叔、舅舅、表兄都在做官。他与沈凤喜遭遇的一开始,就是以大恩人的面目出现的,他资助、包养了沈凤喜及其全家,把沈凤喜从进落子馆的“堕落”之路上拉了出来,送上了高尚文明的金光大道,进学堂读书。沈凤喜从一个穷卖唱的,一下子变成一个摩登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