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间只有情难诉:试论汤显祖的情观与其剧作的关系
-
作者:华玮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创作 戏剧创作 牡丹亭 牡丹亭 南柯记 南柯记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情至论 情至论 情真 情真 霍小玉 霍小玉 杜丽娘 杜丽娘 有情痴 有情痴
-
描述:问题存在:首先,论者对于"情"的解释往往不够明确、深入。其次,许多论者简单地将"情"视为宋明理学家所倡导的"理"的对立物,匆促地达成汤显祖反理学的结论。再次,有些论者基于汤显祖在"二梦"(《南柯记
-
美丑都在情和欲之间(《牡丹亭》与《金瓶梅》比较谈片)
-
作者:卜键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西门庆 兰陵笑笑生 杜丽娘 汤显祖 潘金莲 李瓶儿 古典小说 文学巨著 封建礼教
-
描述:美丑都在情和欲之间(《牡丹亭》与《金瓶梅》比较谈片)
-
杜丽娘的潜意识——与祝教授谈《牡丹亭》
-
作者:于乐庆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潜意识 牡丹亭 汤显祖 情感意识 封建礼教 离魂 隐意识 理性 曲词
-
描述:个人正在编写《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他担任《秋湖戏妻》、《倩女离魂》、《桃花人面》、《比目鱼》和《牡丹亭》的“批评”工作。突然,他把话题一下转到《牡丹亭》上:“你给学生讲过意识和潜意识哲学课
-
貌似而神离 形近而实远--《牡丹亭》与《长生殿》爱情描写
-
作者:刘孝严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长生殿 杜丽娘 爱情描写 杨玉环 唐明皇 圣人 封建礼教 柳梦梅 汤显祖
-
描述:描写倾向不同,“貌似而神离,形近而实远”的社会历史及艺术创作的根源。
-
亭外的旁白-看北方昆曲剧院新排《牡丹亭》
-
作者:陈朗 来源:人民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林黛玉 昆曲 薛宝钗 大观园 汤显祖 曲词 旁白 杜丽娘 演出
-
描述:林黛玉不大喜欢戏文,其戏剧知识难与薛宝钗相比,在进入大观园之前,她应还未读过《牡丹亭》。但她却凭一双耳朵,能够辨别、体会从梨香院风送过来的曲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并深受感动,案头书与场上曲
-
春风拂槛露华浓——《牡丹亭》舞蹈剧本创作谈
-
作者:郑欣 来源:剧本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舞蹈作品 杜丽娘 剧本创作 改编 体验 故事 时代 演绎
-
描述:春风拂槛露华浓——《牡丹亭》舞蹈剧本创作谈
-
梦回明朝——厅堂版《牡丹亭》,复归明代演剧方式
-
作者:刘红庆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苏州园林 传习所 明朝 汤显祖 中国文人 明代 厅堂 红楼梦
-
描述:牡丹亭[昆曲之困]“昆曲,困曲也,就是唱起来能让人犯困睡觉的曲儿!”我的朋友张卫东先生早年开蒙即学《游园》、《惊梦》,那时他还是一个少年,他和他的小伙伴们不能理解古人词意之妙,常有人在拍曲的过程中
-
“至情”的生死恋歌——论《牡丹亭》以“情”反“理”的审美意蕴
-
作者:王华杰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至情 封建礼教 审美意蕴 生死 汤显祖 爱情 作品 本性
-
描述:的爱情描写虽然也涉及到对门第观念的批判,但主要却是
-
从《西厢记》、《牡丹亭》看《桃花扇》中爱情主题的发展
-
作者:秦文兮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扇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主题 侯李爱情 爱情故事 兴亡之感 侯方域 孔尚任 汤显祖
-
描述: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的主题是写爱情,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它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恐怕很难肯定的回答。作者在《试一出·先声
-
谈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演出及其意义
-
作者:何西来 丛小荷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术特色 汤显祖 白先勇 牡丹亭 观众 昆曲艺术 演员 舞台 导演 美学
-
描述:上精益求精的良苦用心,包括某些细部打磨上尽善尽美的不倦追求,他以为“于我心有戚戚焉”。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谈三个方面的问题:白先勇是青春版《牡丹亭》的灵魂;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特色;青春版《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