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7)
报纸(119)
会议论文(4)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57)
地方文献 (10)
非遗保护 (5)
才乡教育 (3)
地方风物 (3)
文化溯源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14)
2012(25)
2011(23)
2010(21)
2008(13)
2007(18)
2005(6)
2004(6)
1999(2)
1985(2)
按来源分组
专家工作通讯(2)
武汉晚报(2)
世界电信(1)
中国科技奖励(1)
中华手工(1)
京九晚报(1)
司法改革杂志(1)
广西日报(1)
东坡赤壁诗词(1)
文史知识(1)
凌长空 名遐绩永——纪念石凌同志诞辰100周年
作者:刘云 西林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省  采茶戏  新中国  汤显祖  创作  戏剧家  文艺事业  诞辰  话剧  纪念 
描述:石凌(1906—1995年),原名石联学,笔名凌。我国著名戏剧家、电影评论家、诗人、作家,新中国成立后江西新文艺事业的拓荒者、奠基人之一。今年6月20日,是石凌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日,让我们
浅谈石凌对戏曲、历史剧的改编和创作
作者:汪义生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  民族戏曲  改编本  戏曲作品  话剧  创作思想  地方戏曲  小资产阶级  汤显祖  戏剧 
描述:想上引起很大震动,剧团的演出群众不欣赏,这就失去了宣传鼓动的作用。凌回顾了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路,苦苦地思索原因。当时的小资产阶级戏剧工作者都相当轻视民间传统戏曲,认为唯有话剧是戏剧正
著名戏剧家、本刊原顾问石凌同志逝世
作者:暂无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凌  戏剧家  江西省  中国共产  文化厅  顾问  副主席  《三代》  郭沫若  汤显祖 
描述:[本刊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本刊原顾问、享受副市长级待遇的著名戏剧家石凌同志于1995年3月8日上午8时4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9岁。
与琴书共一船:舟上读书的古时情状
作者:暂无 来源:深图通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琴书  情状  交通工具  王安石  白居易  李白  习惯用语  杭州  租船 
描述:便自称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孙宏、孙奎奎:现代爱情童话进行时
作者:暂无 来源:时尚家居置业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孙宏、孙奎奎:现代爱情童话进行时
邓显与道成宗宋诗风的形成
作者:周芳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显  江西诗  宗宋  曾燠  程恩泽 
描述:南风雅的曾燠的诗文往来将尚江西诗的主张向诗坛扩散;二是在与程恩泽的交往中通过诗文唱和影响程恩泽的诗学倾向,程恩泽再凭自身高位促使宗宋成为趋势并占据诗坛主流,完成诗风的转变。
邓显与道咸宗宋诗风的形成
作者:周芳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邓显  江西诗  宗宋  曾燠  程恩泽 
描述:南风雅的曾燠的诗文往来将尚江西诗的主张向诗坛扩散;二是在与程恩泽的交往中通过诗文唱和影响程恩泽的诗学倾向,程恩泽再凭自身高位促使宗宋成为趋势并占据诗坛主流,完成诗风的转变。
武汉園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汉  莲花湖  标色  黄鹤  武昌  盆景  解放 
描述:武汉園
危亦
作者:长青  来源:山西中医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危亦  三国时期  医学家  整复手法  小方  新城县  小儿科  肩关节脱位  公元  江西 
描述:马骑的正骨和金镞科。祖父危碧崖,传黎川大磜周姓小方脉(小儿科)。伯父危熙载,传福建汀州路程光明眼科。危亦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自幼受到医学的熏陶,对他后来成为一个医学家,必然有很重要的影响。
觅鸟
作者:暂无 来源:内蒙古林业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韦应物  自然界  张志和  黄鹤楼  西塞山  歌行  渔父  杜甫  岑参 
描述:曹操《短歌行》) ⑦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洲。(崔颢《黄鹤楼》) ⑥独有□□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岑参《和贾至舍下早朝大明宫之作》) ⑦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银麒麟。(杜甫《丽人行》) ⑧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啼。(晏几道《鹧鸪天》) ⑨平江波暖□□语,两两钓舡归极浦。(毛文锡《应天长》) ⑩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父》) (11)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双飞去。(晏殊《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