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闰土》中的“我”不应是鲁迅--与永刚同志商榷
-
作者:马嗣光 来源:山东教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少年闰土》中的“我”不应是鲁迅--与永刚同志商榷
-
名著导读应是系统性导读:以鲁迅《朝花夕拾》为例谈名著导读方法
-
作者:崔娟梅 来源: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系统性 要读 会读 美读 思考 《朝花夕拾》 例谈 方法
-
描述:新课程改革中,"名著导读"被列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然而这项内容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导读效果却是不尽人意。文章主要论述教师对学生的名著导读应该有方法,成系统性,即从"要读名著"、"会读名著"、"美读名著"、"思考名著"四个方面进行引导。
-
阳关三叠
-
作者:张晓东 来源:写作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昆曲 京剧 上海昆剧团 白先勇 音乐 越剧 牡丹亭 阳关三叠 鲁迅
-
描述:壹昆曲读高中时看白先勇的小说《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开首一句道“梁谷音永远不老”。梁谷音怎么会永远不老?然而对于一个十五岁的男孩来说,这究竟不是很有意思,更何况他当时还在拿理查德·克莱得曼的餐厅音乐当宝贝。后来到上海,见识了上海昆剧团的《牡丹亭》。一出《游园》还没有演完,他的心都醉了。
-
《前哨》的刊头颜色应是多种的-关于《前哨》和《前哨》影印本
-
作者:陈友雄 来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前哨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影印本 国民党 刊头 颜色 楼适夷 柔石 鲁迅 纪念馆
-
描述:(第二期起改名为《文学导报》)“纪念战死者专号”即纪念柔石等五位作家和另一位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盟员宗晖。
-
我国乡土文学理论述评
-
作者:沈涌 来源:韶关大学韶关师专学报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观 乡土文学创作 刘绍棠 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 创作实践 鲁迅 三十年代 八十年代 社会生活
-
描述:以说古已有之,但乡土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却应该说是“五四”以后的事。在这个
-
周木斋论
-
作者:殷仪 黄乐琴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迅 中国人民 三十年代 杂文 新文化运动 民族斗争 封建文化 文学 曾巩 林语堂
-
描述:阶级知识分子成长的历程。但是这样一个在现代文学史上产生过影响的进步作家,因夭折过早,加之与鲁迅有过笔墨交锋,而长期湮没无闻,甚至蒙受不公正的评价。现在科学地、全面地分析周木斋的思想发展及其创作道路
-
周作人与《四世同堂》
-
作者:楚庄 来源:民主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作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 刘绍棠 卖国求荣 世界文化 文学大师 鲁迅 汉奸 文学革命 汪精卫
-
描述:棠的义愤,是代表了包括我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的。周作人是个什么人?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是积极份子,参加《新青年》的编撰,参加发起“文
-
儒·林·村·人——绍棠先生
-
作者:薛遒 来源:绿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乡土文学 鲁迅 作品 作家 人民性 雷锋精神 文章 劳动人民 社会主义精神
-
描述:著名作家刘绍棠仙逝,《绿叶》杂志编辑部全体同仁,追忆起作家对《绿叶》的支持和关怀,无不为之哀痛。今天,我们特意选发此篇纪念绍棠同志的文章,以表怀念之情。
-
“忍”与“韧”
-
作者:舒展 来源:社科信息文荟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迅 骄躁 韧战 要义 戒贪 王安石 书肆 阴谋家 伪君子 斗争策略
-
描述:而且认为应该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安于贫贱,甘当奴才,修炼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伪君子或阴谋家。
-
关于“乡土文学”的有无之争
-
作者:李玉昆 来源: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作品 “乡土文学” 孙犁 鲁迅 北京文学 刘绍棠 小说 生活风貌 许钦文 小市镇
-
描述:关于“乡土文学”的有无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