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教桎梏下人本质欲望的觉醒——在与《西厢记》比较中看《牡丹
-
作者:刘晓娟 来源:科教文汇(上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主题 主题 差异 差异
-
描述:《西厢记》后的三百年爱情题材戏曲创作,几乎完全重复着《西厢记》的主题,即歌颂“有情”的婚姻观,反对封建包办的婚姻,追求爱情自由,直到《牡丹亭》的出现在主题的深刻性上对《西厢记》有所超越,它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
-
关于风格的随想
-
作者:江曾培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 作家个性 创作个性 高晓声 蒋子龙 刘绍棠 艺术美 文心雕龙 心灵世界 邓友梅
-
描述:独特的艺术美吸引着读者。这样,就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指出的:“亦各有美,风格存焉。”
-
傣禄和薪水的差异
-
作者:薛理勇 来源:食品与生活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薪水 被动语态 工薪阶层 《说文解字》 主动语态 俸禄 餐饮业 同义词 《周礼 《礼记·月令》
-
描述:近几年上海的餐饮业为了招徕生意纷纷亮出“为工薪阶层服务”、“工薪阶层消费”、“工薪阶层可以接受的价位”等口号。所谓“工薪”就是合“工资和薪水”为一,于是乎“工薪阶层”似乎就成了“贫穷阶层”的同义词。那么工资和薪水是否有区别呢?这得从古代的“俸禄”制度开始讲起。
-
曾巩及其散文述论
-
作者:高克勤 来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散文 风格
-
描述:。是为其散文创作又一丰收期,艺术上也达到纵笔自如、无意不达的地步;(五)京官生活时期。晚期他不多的创作中也体现出概括精炼、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的特点。
-
论王安石诗文的审美意蕴
-
作者:王耀辉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风格 审美 意蕴
-
描述:美。
-
试论陆象山的诗文创作
-
作者:徐国华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诗文 心学 风格
-
描述:成一家 ,颇值得我们重视与探究
-
论王安石散文的创作历程
-
作者:刘成国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散文 风格
-
描述:王安石的散文创作历程可分为发韧期、成熟期和新变期三个阶段。从英宗治平年间开始,其散文创作在继续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以经术为文”这一特点开始凸现出来。
-
赵长卿及其词作
-
作者:房向莉 房日晰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平凡朴实 比喻 风格 语言
-
描述: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分析了赵长卿的词作。认为赵长卿词善于以美女喻花。其主导风格萧疏淡远,兼有豪放飘逸、通俗流美之作。语言明丽天然,喜欢将词儿化,善于用语气词、方言等,颇具个性特色。
-
太平宰相 富贵词章:晏殊其人其词研究
-
作者:赵云洁 来源: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词 风格
-
描述:晏殊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其词风珠圆玉润、雍容富贵。词中所选取的意象,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境界。
-
浅论王安石前期诗歌创作特点及原因
-
作者:吕丽洋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歌创作 前期 风格
-
描述:任能,自己的才华能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