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75)
报纸(35)
学位论文(3)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91)
地方文献 (19)
才乡教育 (4)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1(32)
2009(24)
2007(24)
2006(16)
1997(13)
1996(7)
1995(4)
1994(3)
1992(3)
1985(6)
按来源分组
中学语文(8)
阅读与写作(5)
文化月刊(2)
民主(2)
中国金融(1)
湖北招生考试(1)
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1)
河北青年报(1)
学生阅读世界(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视读书写作为生命的作家——配合课文《师恩难忘》
作者:蒋文汇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高年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读书法  中篇小说  北运河  家乡  写作  文学创作  作家  新小说  课文 
描述:视读书写作为生命的作家——配合课文《师恩难忘》
非日常性写作与“70”—代的精神气息:李浩小说论
作者:郭艳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集  20世纪70年代  日常性  神气  写作  思考者  观察者  寂寞 
描述:集《侧面的镜子》。
阅读
作者:暂无 来源:浦东开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济变革  中国经济  城市化  以史为鉴  积贫积弱  重大影响  春秋时期  王安石  邓小平  大学出版社 
描述:强国之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革,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史为鉴,辩驳得失。"人们可以用三种方式去研究经济:通过理论、通过统计和通过历史"。吴晓波在本书的开篇导论中引用了熊彼得的这句名言,也表明了本书的主旨:与"激荡"、"跌荡"系列所关注企业史不同。《历代经济变革得
编辑应该坚持写作
作者:凤翔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晚报  编辑工作  从事写作  在业余时间  本职工作  “文革”前  新闻界  刘绍棠  北京史  抗日战争初期 
描述:编辑应该坚持写作
创新与阅读
作者:蔡宏伟  来源:语文新圃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  经典著作  司马迁  欧阳修  王安石  王维  附议  时尚  读物  创新思维 
描述:若有人叫停时尚读物的阅读,我肯定会附议;若有人倡导对经典著作要少读或不读,那我绝不苟同。
应用文阅读
作者:李学寨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应用文阅读  道德文章  文言文  书信  碑铭  情感倾向  曾巩  作者  奏议 
描述:阅读提示应用文,指适用于日常生活、私人交往、社会活动的实际运用的文体,常见的有奏议、书信、碑志、祭文等。奏议,是臣下写给皇帝的书信,以议事为主,写法重视说理。书信,是用于人际交往的文书,或叙事
名师应是一个“十足的读书人”
作者:姚伟胜  来源:新课程(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师  阅读  读书人 
描述:魏书生、李镇西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师,是因为他们孜孜不倦、爱不释手的阅读。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教师阅读的书应该包罗万象,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参,否则也成不了一位
各师应是一个“十足的读书人”
作者:姚伟胜  来源:新课程(教师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师  阅读  读书人 
描述:魏书生、李镇西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师,是因为他们孜孜不倦、爱不释手的阅读.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教师阅读的书应该包罗万泉,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参,否则也成不了一位
王安石招书童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生天地(低幼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招书童》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 
描述:北宋时期,宰相王安石打算招一个贴身的书童,可连着见了几个都不中意。这一天,家人又找来一个书童,王安石问了书童几个问题,小家伙答得不错。家人见了忙问王安石的意见,王安石就在纸上写了几行字,交给了家人
写作“警句”明写作道理
作者:王芳  来源:中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警句  《聊斋志异》  唐伯虎  语言特色  王安石  锤炼语言  口头语言  写作教学  修改文章  作文水平 
描述:写作“警句”明写作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