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人生
作者:张静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岳美缇  昆剧  演员  《牡丹亭》 
描述:水,甘甜清洌,解人口渴。茶,细细品味,自有妙处。,新辛烈,陈酒醇厚。白水,清茶,陈酒,各有其妙;但白水久饮少趣,清茶多泡无味,惟有陈酒越是年久越是醇厚。岳美缇就是像一样的演员。这样的演员
口子
作者:暂无 来源:酿酒科技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口子  濉溪  酒坊  新料  入窖  回糟  加浆  优质  渠沟  相山 
描述:口子产于安徽淮北平原濉溪(原名口子镇),据传春秋战国时期,宋国迁都相山(距濉溪十里)后,宋候歃血盟会诸侯于渠(距濉溪八里的渠沟),所饮之即口子,据《宿州志》第八卷货殖传记载:“元代设
《论语》和
作者:李生春  来源:酿酒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我国古代  外交活动  周礼  饮酒  礼仪  百科全书式  道德修养  祭祀 
描述:周代典章制度和礼仪、礼节。是周代祭祀、政治、外交活动和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周礼中饮酒之极其完备。《论语》谈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结
作者:朱人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文化  文化          平民情结  平民情结 
描述:在中国文化史上 ,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论为核心 ,以平民价值为取向 ,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学
李觏的礼法观
作者:朱人求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一本于  一本于  一致于法  一致于法 
描述:于农"、"刑罚世轻世重"等法律思想。李觏的"一本于"、"一致于法"和"礼法互等"观把我国礼法合流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
试析李觏的伦理思想
作者:赖井洋  来源: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伦理  伦理  利益  利益 
描述:利益是道德的基础,伦理思想是从实际的物质关系中产生的,并对社会的物质生产关系产生反作用。11世纪中叶的思想家李觏从实际物质利益出发阐明道德的起源,并力倡功利主义,强调的作用,注重生民的物质利益
李觏文化观的平民情绪
作者:朱人求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观  李觏    平民情绪  儒学 
描述:在中国文化史上,李觏是第一个自觉地以“文”指称“文化”的思想家。他的文化观是以论为核心,以平民价值为取向,以康国济民为目的的儒家淑世主义文化观。李觏以其对文化的系统建构和平民关切在中国儒家思想
应是“一壶浊酒喜相逢”
作者:王健龙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陕西电视台  《开坛》  毛笔字  易中天  书法家  栏目 
描述:2007年元月28日陕西电视台《开坛》栏目邀请易中天“侃三国”。片中几次出现这样的屏幕背景:左边是一位古装人物,右边从上至下、从右向左排了四行毛笔字:“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尽余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毛笔字写得不错,想来是哪位书法家的大作。不过,其中有个差错必须指出来。
”即红包
作者:范丽青  来源:瞭望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节  典礼  孔子  礼物  周礼  诸侯  斋戒  初一  礼仪  每月 
描述: 到台湾采访,在我已是第二次了。一是1991年采访“闽狮渔事件”,那是大陆记者在两岸隔绝40多年后的首次赴台采访;二是今次采访国民党“十四全”。两次采访时隔两年,抵台的日子却恰巧在同一天,都是8月12日。而当8月13日记者来到台湾海峡交流基金
”与“仪”
作者:吴倩倩  来源:华夏文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仪”    中华民族  先秦时期  礼仪  周礼 
描述:,象用祭器豆中食物祭祀神祖之形。“”的本义是祭神。《说文》:“,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徐锴注笺:“之言履,谓履而行之也。之名,起于事神。”后来“”引申为规范社会秩序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