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弄道德
-
作者:李恩柱 来源:杂文月刊(文摘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泛化 王安石 宋代 宋朝 皇帝 士大夫 统治者 变法 现象 台谏
-
描述:宋朝的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绪比较炽热。这样说,不仅因为有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警句在,主要是士大夫群体议论国家大事的时候,精神上比较自由,说话办事不必绕弯子,没有战战兢兢、恐惧怀危之感。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能够免除人的精神恐惧,无论如何是一种进步。
-
从稼轩词看朱陆治学之异
-
作者:钟锦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弃疾 词 道德 朱熹 陆九渊
-
描述:稼轩词中所显出之道德价值,正由其自身对道德问题之相应。故稼轩对待朱熹与陆九渊,乃能了然二 人之治学差异,且于其词中自然流露其对二人学养、感情之不同态度。本文即从稼轩词中分析此种差异与不同。
-
对老子之“礼”、周公之“礼”和孔子之“礼”关系的再认识
-
作者:许彦龙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周礼 道德 仁义
-
描述: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
听李纪周谈“放松学习”
-
作者:吴非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贪官 法盲 犯罪率 良心 道德 学习
-
描述:听李纪周谈“放松学习”
-
老子《道德经》中“礼”之探微:兼及早期周孔之礼比较
-
作者:许彦龙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 孔子 周礼 道德 仁义 《道德经》
-
描述: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
论《道德经》“德经”篇中“礼”的批判指向
-
作者:许彦龙 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经 老子 孔子 周礼 道德 仁义
-
描述:提出的。老子和孔子对“礼”范畴的界定并非指向同一层面,但内在的精神具有一致性,二者都对周礼进行了批判性改造。
-
论汤显祖的道德人格
-
作者:孙爱玲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人格 重义轻利 自强不息 安贫乐道
-
描述: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道德人格实践具有着强烈的理想化色彩.他以儒家倡导的“君子”为人格追求的范本,又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君子”的局限,向着健康发展的人格靠拢.
-
企业民主管理应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
作者:莫于川 来源:企业管理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 民主管理
-
描述:手段而非目的。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且带来实用主义的弊端,因此必须予以纠正。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我们都应坚持目的
-
试析王安石改革役法的目的
-
作者:罗家祥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免役法 差役法 法的目的 下户 熙宁 试析 文集 抑兼并 司马光
-
描述:集权的措施,随着历史的
-
企业升级活动应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
作者:熊爱民 来源:企业管理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企业升级 正确认识 全面理解 企业素质 深入开展 管理工作 工业企业 工业产品质量 关键问题 活动
-
描述:一目的来说,企业升级活动只是手段;而对达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