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0)
报纸(31)
会议论文(4)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7)
地方风物 (19)
地方文献 (9)
才乡教育 (5)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3)
宗教集要 (2)
按年份分组
2014(6)
2013(11)
2012(10)
2009(8)
2007(5)
2006(4)
2000(1)
1999(2)
1998(2)
1985(3)
按来源分组
老友(2)
新闻天地(1)
文史知识(1)
海内与海外(1)
企业经济(1)
云南日报(1)
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
齐鲁书社(1)
出版视野(1)
养生保健指南(上)(1)
宋代文化的辉煌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作者:周绍森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中国文化  江西经济  两宋时期  欧阳修  中华文化  王安石  哲学思想  宗教文化  中国人口史 
描述:宋代文化的辉煌及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文化:有辉煌的过去 有繁荣的现在 将有美好的未来
作者:吴官正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  江西历史名人  改革思想  王安石  《四书集注》  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  南昌大学  改革精神  历史唯物主义 
描述:文化:有辉煌的过去有繁荣的现在将有美好的未来江西省省长吴官正改革开放十多年来,江西国民经济发展很快,财政状况一直比较好。今年“工改”,江西在全国是较早兑现工资的省份。农业情况在全国也是较好的,乡镇
茶圣陆羽境行踪
作者:段红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羽  《茶经》  星子县  民国初年  招隐  庐山  王安石  康王谷  茶叶科学  江西 
描述:茶圣陆羽境行踪南昌二中段红陆羽为了撰写《茶经》,从二十一岁开始,踏遍了当时南方三十二个州的茶区和名山大川,考察茶事,弄泉煮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资纪念的遗物、遗迹,诸如“苕溪草堂”(浙江)、“青塘
雨丝风片过临川──田汉两次访纪闻
作者:吴林抒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红松林  临川文化  莎士比亚  《牡丹亭》  杜丽娘  江西省  罗密欧与朱丽叶  戏剧家  文化产业 
描述:雨丝风片过临川──田汉两次访纪闻吴林抒田汉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他极力推崇明代的汤显祖,为保护有关汤显祖文物,兴建王茗堂池馆曾经两次来抚州。1959年4月16日,田汉在石凌鹤陪同下从瑞金来临川
著名戏剧家马少波来凭吊汤显祖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地方史志通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著名戏剧家马少波来凭吊汤显祖
要电汇志:同仁学堂学生致浙电:杭州宪提学宪钧鉴省委陈道
作者:暂无 来源:女报 年份:19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要电汇志:同仁学堂学生致浙电:杭州宪提学宪钧鉴省委陈道
鄱大地走出的优秀儿女:注重调查研究的李井泉
作者:王永华  来源:当代江西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新中国  新中国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西南局  西南局  螺髻山  螺髻山  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  四川省  四川省  中共中央  中共中央  畜牧场  畜牧场  西昌地区  西昌地区 
描述:李井泉(1909-1989),江西临川人,1929年八一南昌起义后投笔从戎,新中国成立前长期从事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曾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政委、第二十兵团政委、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川西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
鄱大地走出的优秀儿女:勇于批评的典范舒同
作者:王永华  来源:当代江西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我批评  中国共产党  地方党组织  抗日根据地  典范  中央苏区  江西东乡  工作人员  山西五台  创始人 
描述:舒同(1905-1998),江西东乡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乡县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后来参加红军,经历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战期间,他在山西五台、定襄一带创建抗日根据地,协助叶剑英、罗荣桓领导中央军委机关和山东的
东南丰傩面具的几个艺术特征
作者:暂无 来源:创作评谭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东南丰傩面具的几个艺术特征
畲族不是闽粤交界地区古越人的后裔
作者:白廓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都”  闽粤交界地区  《太平寰宇记》  古越人  《太平御览》  渊源关系  畲族先民  木客  《后村先生大全集》  悬棺葬 
描述:畲族不是闽粤交界地区古越人的后裔白廓在畲族来源的争论中,主张畲族是闽粤交界地区古代越人后裔,是其中主要的一说,集中地表述于蒋炳钊先生《畲族史稿》有关章节中。本文分析其土著说根据的失误及相关的悖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