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
作者:王伟民 来源: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
再教《泊船瓜洲》
-
作者:钟艳珍 来源:吉林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思念之情 诗人 王安石 “绿” 家乡 妙用
-
描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名诗。特别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绿字的妙用成为千古美谈。以前我教这首诗,只是认为它是一首纯粹的思乡诗,理解为:诗人离家多年未能回家乡,想起
-
《泊船瓜洲》到底作于何时
-
作者:官小平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写作时间 教研活动 王安石 六年制 人教版 诗人 思念
-
描述:《泊船瓜洲》(人教版六年制十一册)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这已成共识.但大家对此诗的写作时间,却有不同看法。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校老师为此发生争论:
-
种豆得瓜——《泊船瓜洲》教学感悟
-
作者:马颖 来源:小学青年教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小学 语文教学 教学片断 教学反思
-
描述:种豆得瓜——《泊船瓜洲》教学感悟
-
瓜洲古今谈
-
作者:赵苇航 金慎夫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运河 扬子江 扬州 长江下游 王安石 十七年 白居易 北岸 渡口 镇江
-
描述:,为古运河的入江门户,形势险要,素有“江防要塞”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不少名人都来过这里,并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不过,古代史书、诗文里所讲的“瓜洲
-
在清风明月中,探寻阅读教学的故乡——我教《泊船瓜洲》
-
作者:陈金才 来源:小学教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阅读教学 王安石 阅读材料 引导学生 泊船 故乡 学习目标 古诗 改革 探究式
-
描述:一、清风徐来,扬起阅读的风帆(师引导学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略)二、明月照耀,追寻阅读的航程(熟读古诗,通诗意: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诗意并接受其他学生的提问。略)三、溯江而上,探究文本的"真意"
-
走近一个人,感受万般情——《泊船瓜洲》教学解读
-
作者:高祥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泊船 古诗 诗歌 学生自读 解读 学生感受 中华民族文化 教学 过学习
-
描述:一、基于《泊船瓜洲》诗歌本身(字面或感性)的研读1.导入: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这节课通过学习一首古诗——《泊船瓜洲》,试着走近一个人,了解一段史,感受一种情。(板书:泊船瓜洲)2.师
-
也说《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
-
作者:刘志刚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教师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泊船 句式 平声 去声 读音 王力 诗律学 仄声 故居
-
描述:关于《泊船瓜洲》诗中间字的读音,有的认为当读阴平,有的认为当读去声。两种意见,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认为读平声的,主要从诗的格律方面据理力争;而认为读去声的则主要是从意义的理解方面据理力争。
-
《泊船瓜洲》诗中提到了江苏哪几座城市
-
作者:暂无 来源:初中生世界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泊船 城市 江苏 赤壁之战 政治中心 苏州市 镇江 孙权 钟山
-
描述:"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著名的《泊船瓜洲》诗。这短短四句诗中,提到了江苏多座城市。京口:在今天的镇江。"京口"之名源自孙权所筑的城池。赤壁之战
-
一诗一世界 有“情”才经典:对《泊船瓜洲》一课的反思
-
作者:徐捷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经典 学生情感 诗歌 泊船 王安石 写作背景 古代文学 小学语文教材 教学重点 反思
-
描述:理所当然地成了我课堂上的教学重点。我备课时将本课的教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