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品味问题
作者:李忠敏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朗读法  语言  文本  陆九渊  语文教学  乡愁  作者  情感  济南 
描述:宋代大儒陆九渊曾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工夫兴味长。"其所说的"涵咏工夫"即是对语言的品味。我们都知道文本其实就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本中的一字、一句都值得我们反复咀嚼,深入品味。在此
吴炳传奇戏曲的语言艺术浅析
作者:张雅玲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炳  戏曲语言  典雅  本色 
描述:清初剧坛出现两种戏曲语言创作倾向,一种追求通俗化,一种追求骈俪化。在这个大背景下,吴炳的传奇戏曲创作兼取两家之长,呈现出通俗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典雅晓畅,本色当行。
唯真性情乃本色
作者:刘永濂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泰州学派  社会文化思想  《四声猿》  唯真  《南词叙录》  弘扬民族文化  百姓日用  学术著作  《牡丹亭》  美学观 
描述:唯真性情乃本色——《徐渭三辨》读后刘永濂市场是个大舞台。各行各业为了生存与发展,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出版业当然也不例外。试看今日文化市场上的各种读物,花花绿绿,光怪陆离,真可说大宇宙、小
汤显祖与本色
作者:许祥麟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中国古代戏曲  本色  真色  戏曲语言  杜丽娘  戏曲创作  现实主义  牡丹亭  典型意义 
描述:色”对立
本色论”在明代的两次论争
作者:王汉民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色论”  《琵琶记》  何良俊  王世贞  汤显祖  《琵琶》  戏曲理论  《牡丹亭》  李开先  《西厢记》 
描述:本色论”在明代的两次论争王汉民“本色”是明清戏曲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本色”一词,最初的含义是指事物的本来颜色。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有“夫青生于蓝,绛生于茜,虽逾本色”之句,唐代的《教坊
古代曲论中的“本色”论
作者:赵山林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曲论  本色论”  戏曲语言  何良俊  《西厢》  语言风格  李开先  审美特色  雅俗之间  汤显祖 
描述:古代曲论中的“本色”论
本色徐春妮
作者:马红路 马红涛  来源:时代风采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持人  衣服  实话实说  新女性  名牌服装  节目  牛仔裤  总决赛  学生  上海 
描述:我很少买衣服。她选择衣服的标准是:衣服看上去要感觉干挣、清爽、利落,款式要简单,她喜欢穿纯色的服装,不喜欢穿过于花哨的衣服。至于服装的质地,她比较倾心于棉质、绒质的。牛仔裤、水洗裤是她最常穿的,她说这类衣服最适合学生穿了。因为在学校上学,有时要席地而坐,这类衣服不怕脏,又耐磨,要是真丝的就不成了,容易起褶,在学校里穿就不是那么方便了。她笑着说:衣服应该是为我服务的,不能让它来束缚我。有时为了考虑到做节目时的需要,她也会准备一两套套装,对于上镜时穿什么样的衣服效果好,春妮从老师那儿得到了心得就找我们平时生活中不怎么爱穿的、觉得颜色怯的就成。我感觉,出镜时穿的衣服不必讲究面料
中国戏曲美学中的本色
作者:黄仁生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曲论  中国戏曲  王骥德  明中叶以后  戏曲艺术  骈俪派  美学要求  汤显祖  戏剧艺术  剧坛 
描述:现代的大曲论家吴梅还用了许多篇幅来探讨本色问题。 戏曲的本色理论,显然继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审美理想,同时又体现出它作为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思潮与文艺思潮的涤荡和人们对于艺术规律
书声琅琅应是初中语文课堂的本色
作者:孙堂凤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朗读教学 
描述:进入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也越来越科学,但是,一种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也依然能在语文教学与学习中起到顶梁柱的作用.
再读《牡丹亭》
作者:吴松青  来源:新余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  语言  赏读  赏读 
描述:《牡丹亭》是杰出的,其语言本色又华丽、文本结构严谨而合理、思想倾向扬情反理,再加上艺术表现手段极具浪漫情怀,使得其异彩纷呈,一枝独秀,成为我国戏曲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