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宋人富贵诗论的转变
作者:董灵超  来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人  富贵诗论  晏殊  陈师道  葛立方 
描述:贵到怀念富贵的变化。
吴澄的诗论及其历史地位
作者:王忠阁 叶爱欣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诗歌理论  历史地位 
描述:吴澄不仅是一位有名的理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理为诗之本、提倡平淡自然、主张辞由己出,是他诗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他的诗论体现了元贞、大德间诗风的主要特点。其理为诗之本和提倡平淡自然诗风
花开无人晓——试论宋诗之王安石
作者:李娜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宋诗  原因  诗论  题材  成就 
描述:北宋王安石推崇杜诗、韩诗,主张在学杜中求变,为北宋中期诗风转变和宋诗自立风格奠定了基础。但由于种种政治原因,王安石诗论、题材、创作上的成就均少人问津。
临川“二陈”生平著述考辨
作者:周婷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郁  陈世崇  交游  诗论  《藏一话腴》  《随隐漫录》 
描述:宋代家族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其中不乏大家族研究,但一些小作家、小家族却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如“临川二陈”,陈郁、陈世崇父子,鲜有问津。该文将对其生平、著述、交游、文学观念等进行论述,其中对陈世崇入元改号为名,补余嘉锡《辩证》考证、补录与其交游诗人。
试论严羽诗论与南宋理学的关系
作者:曹东  来源:洛阳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羽  南宋理学  朱熹  陆九渊  包扬 
描述:的浸染。而且,严羽诗论与朱熹的诗论,从思想观点到审美意趣,都有不少类似之处。至于陆九渊主张心即理,直指本心,顿悟天理,对于严羽“妙悟”诗学思想的形成,就更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启示意义了。
胡应麟诗论中的“格”范畴
作者:王明辉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体格  格调  胡应麟 
描述:“格”是胡应麟《诗薮》中运用得最多的范畴之一,被广泛地运用到诗歌发展、诗体变化、创作规律、艺术境界、学习门径等诸多方面。“格”及其相应理论是贯穿胡应麟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诗学体系得以建构的基石,对于理解胡应麟的诗学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样心事的为谁”:宋人咏王昭君诗论
作者:漆永祥  来源:宋代文化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昭君出塞  王昭君  宋人  王安石  匈奴  白居易  琵琶  丹青  吕本中  少数民族 
描述: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妇孺皆知的所谓"四大美女"之一。这四个绝色女子皆因红颜而名传千古,又因同样的原因而坎坷薄命。王昭君因远嫁塞外之"异族",其故事就显得更为凄楚哀怨、动人心魄,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同情落泪、扼腕吟叹的对象。《琴操》载昭君在匈奴心思不乐,乃作《怨旷思惟歌》,但实际是
议虞集的宗唐诗论
作者:李翀  来源: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虞集  宗唐  性情之正 
描述:元代诗学"宗唐复古"成风,作为"元诗四大家"的虞集也对唐诗推崇备至。在对诗学的评论中,他从儒家传统道德出发,注重性情之正,主张冲和雅致。这既是元代延祐处于社会上升时期必然要求,也是他受诗学和乡学的诗学影响结果,更是诗学发展流变的必然选择。
包恢诗论之意境论浅探
作者:郭瑞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境  张力  超越性 
描述:包恢继承了唐宋意境论中关于意境的张力与超越性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突出了意境浑然一体的特点。第二,以"汪洋澹泊"为意境的特点,把意境归纳为犹如"造化之未发"与犹如"造化之已发"两种形态。两项补充是包恢对中国意境论做出的独特贡献,应给予承认。
包恢诗论之创作论浅探
作者:郭瑞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包恢  创作技巧  真性情 
描述:包恢诗论以意境为中心,从创作论角度提出,要创作出高水平诗歌,诗人必须注重创作技巧的提高和真情实感的抒发。前者是一个由难入易的艰难学习过程,后者需要诗人克服后天种种欲望的蒙蔽,保持天性中的自然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