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汤显祖《竹院烹茶》诗小议
-
作者:赵荣 来源:戏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茶叶生产 汤显祖 诗 竹 支柱产业 农村经济 名牌产品 品牌宣传
-
描述:读汤显祖《竹院烹茶》诗小议
-
沈遘的使辽诗初探
-
作者:邓婷 来源:今日南国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期 王安石 诗 科学家 政治家 欧阳修 梅尧臣 黄庭坚
-
描述:沈遘是北宋著名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从侄,皆属钱塘沈氏。沈括与沈遘主要活动在神宗朝,有别于以欧阳修为首的嘉口名士与苏轼主盟的元口文人集体,属于王安石新党~派的作家,沈遘在北宋中期享有文名,梅尧臣、王安石、苏轼、曾巩、黄庭坚等多与之酬唱,实为一代名流。
-
“见”到一种诗的境界:《长相思》教学实录
-
作者:王崧舟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相思》 教学实录 “见” 纳兰性德 诗 王安石 乡愁 注释
-
描述: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读上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
-
千古至情梦中梦:试论《牡丹亭》的虚实结合艺术
-
作者:韦纳斯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梦 梦 画 画 魂 魂 虚实 虚实
-
描述:<牡丹亭>完美地将"至情"与"至美"相融合,通过梦、画、魂等一系列如梦似幻、亦虚亦实的情节设置,虚实结合,曲折离奇又至深至诚,达到了独步千古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展现"至情"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
千古至情梦中梦
-
作者:韦纳斯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梦 画 魂 虚实
-
描述:《牡丹亭》完美地将“至情”与“至美”相融合,通过梦、画、魂等一系列如梦似幻、亦虚亦实的情节设置,虚实结合,曲折离奇又至深至诚,达到了独步千古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展现“至情”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一幅春末风光画——读曾巩的《城南》诗
-
作者:刘福龙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田园诗人 陶渊明 福州城 曾巩诗 王维 自然风光 熙宁 青草 笔调
-
描述:的大师。在他们的作品中,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给人以自然
-
“无声诗画有心做”——馆藏金陵画派名作赏析
-
作者:吕长生 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陵画派 《画语录》 周亮工 秦祖永
-
描述:明末清初画坛 ,以石涛、龚贤等为代表的金陵画派 ,反对因袭摹仿 ,继承历代的优秀传统 ,把现实主义绘画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
诗、画、情的完美融合——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
作者:魏永雅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滁州 韦应物 王安石 “动” 境界 山水田园诗 构想 古代诗歌 景物 艺术经验
-
描述: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在春光明媚、万物勃发之时,诗人不是像常人一样趋鹜于万紫千红的繁华处争春赏光,而是独步于幽静朴拙的山涧边寻闲探幽。涧边绿草,惹人怜爱。这种心绪,不为诗人所独有,王安石“绿阴幽草胜花时”(《初夏即事》)即道出了类似
-
化诗为画悟诗情:古诗《秋思》教学一得
-
作者:张萍 来源:新课程(小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籍 王安石 秋思 悟诗 古诗 作品创作 写作背景 表达 诗说 洛阳
-
描述:的写作背景。了解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因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使已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
-
宋诗散论——谈宋人以文为诗、爱国诗及诗与画的关系
-
作者:张白山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以文为诗” 爱国诗 诗与画 现实主义 欧阳修 唐诗 诗歌创作 王安石 山水画 “诗中有画”
-
描述: 一 倘要谈宋诗,我们还得提一下它与唐诗的关系。因为宋诗是唐诗的继续和发展。没有唐诗,宋诗便无所师承。但唐诗相对说比较容易谈,宋诗则不容易谈。你说唐诗成就大,人们没有争议;说宋诗成就大,人们就有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