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2)
报纸(25)
会议论文(5)
学位论文(5)
图书(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0)
地方文献 (15)
非遗保护 (4)
按年份分组
2014(15)
2013(9)
2012(13)
2010(5)
2009(5)
2008(5)
2006(5)
2004(5)
2003(2)
1990(1)
按来源分组
戏剧文学(2)
广西烟草(1)
意林文汇(1)
解放日报(1)
探索(1)
信息日报(1)
初中生(1)
新国学(1)
中国禽业导刊(1)
博览群书(1)
自我的回归:镜像理论视野下的杜丽娘
作者:谭凤姣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镜像理论  《牡丹亭》 
描述:《牡丹亭》中塑造的具有叛逆精神的杜丽娘形象感动了众多读者,掀起了一股女性自我认识的潮流。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出发,可以发现杜丽娘处于双重镜像关系当中:一重是现实与幻境的镜像关系,一重是对镜自描的过程中镜里与镜外的镜像关系。从中可以看到杜丽娘完成了自我的回归,主体性得以实现。
传播学视野下的青春版《牡丹亭》改编价值刍议
作者:张珂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学  传播学  改编价值  改编价值 
描述:自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出现不少对其的改编著作,而当代的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无疑是较为成功的,本文就从传播学的传播过程的循环模式入手来探讨青春版《牡丹亭》的改编价值。
消费文化视野中的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作者:侯文辉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文化视野  消费  中国传统文化  表演艺术  青年一代  发展经历  鼎盛期 
描述:昆曲作为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之一。在其六百多年的历史上,昆曲的发展经历了自己的辉煌期和鼎盛期,出现了魏良辅、梁辰鱼这样的有代表性的大艺术家。但是,自清代中、晚期之后,日渐式微。近些年来,这门古老而优
批评中的灵性——《多维视野中的文学景观》读后
作者:文钰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品  文学景观  表现技巧  多维视野  评论文章  艺术技巧  刘绍棠  当代文学评论  诱惑  陆文夫 
描述:充满期待的,但《早安,朋友》和《习惯死亡》的魅力似乎不及他那份自我推销著作的广告;陆文夫严谨得让关心他的读者沉不住气;林斤澜或许还要有更长时间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这“痛苦”的感受是猜测而来,林先生
消费者研究视野中的世界杯:世界杯营销,谁应是真正消费者?
作者:康俊  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世界杯  目标消费者  个体消费者  营销者  企业  最终消费  消费行为  广告  球迷  直接相关 
描述:世界杯到底会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多大影响呢?消费者以世界杯作为消费理由的又有多少呢?世界杯的消费者是谁?消费者包括两类不同的消费实体:个体消费者和组织消费者。个体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是为了他或她自己的
略论汉代古文经学的制度构想与文论视野
作者:程勇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经学  制度构想  文论视野  《周礼》  《左传》 
描述:在古文经学家推崇的各类经传中,《周礼》与《左传》集中表达了合乎礼治原则的理想政教制度的构想, 古文经学的文论叙述也便于其中得以安置,并获得具体规定。《周礼》的意义偏重于对文学的制度性安置,核心在 于"乐"的政教功能;《左传》的意义则偏重于文法的具体规定,其实质即如何在书写中寄寓王道理想。
纵横捭阖 视野广阔——李华瑞教授《宋夏史研究》读后
作者:郭志安 杨莲霞  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夏史  历史问题  历史地位  王安石变法  华瑞  论文集  社会史研究  学术史  研究视野  社会历史变迁 
描述:籍出版社于2006年10月正式出版。全著分为四大部
阅读视野嬗变中的王安石《明妃曲》
作者:易淑琼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明妃曲》  历史批评  美学判断  当代的存在 
描述:是读者的主观性反响和文本的客观性存在二者的交互作用,故而,《明妃曲》的阐释实际上即成为姚斯所说的一种“当代的存在”。但不管每一时代的读者怎样试图求得确解,都有其阐释的局限性。
吴澄理学视野下的易学天人之学
作者:王新春  来源:周易研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  易学  天人之学  天理  人欲  天地境界 
描述:出的天人万象相互内在,息息相通,一体无隔,构成一无限宏大的一本而万殊的有机宇宙生存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万象如此而相连一体、动态流转着的这个世界,亦遂成为人的整个生活的世界;人应透过自觉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变化气质,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与天地之理一而不二的本然正性,豁醒自足之整体人文生命理性意识,令生命最终达致成为天地之理圆满化身与自觉而圆融体现者的天地境界,进而挺立自己生命的主体性,确立应然的正大宇宙人生担当,促成天理沛然流行、和谐有序而通泰的有机人的生活世界的建立。
三峡巴东,千年文化视野中的灵山圣境
作者:邱令钟  来源:湖北画报(湖北旅游)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视野  三峡  灵山  王安石  北宋  文化取向  苏东坡  诗词  宋词  楚辞 
描述:壹巴东多奇峰峻岭,有大河长川,更多岁月风雨……大约三千年前,廪君西迁,拓疆巴国,烽火相接,波伏浪涌。大风之歌没有及时地飘进三峡,魏武之鞭,挥不过长江以南——巴东,远离中原文明,它几乎是一片文化的荒漠。所幸这第一个公元千年即将结束之际,历史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