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道视镜下的“临川四梦”
-
作者:王凤霞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道 汤显祖 临川四梦
-
描述:,“临川四梦”最典型、最生动地展示出汤显祖从入世、愤世到醒世、警世而出世的全部人生经历,反映了汤显祖思想探索的历程。
-
视读书写作为生命的作家——配合课文《师恩难忘》
-
作者:蒋文汇 来源:新语文学习(小学中高年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读书法 中篇小说 北运河 家乡 写作 文学创作 作家 新小说 课文
-
描述:视读书写作为生命的作家——配合课文《师恩难忘》
-
视真诚为生命——忆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衡老师
-
作者:涂阳斌 来源:新闻前哨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级记者 人民日报 老师 生命 真诚 遗体捐献 电子邮箱 红十字会
-
描述:2月13日,早上7时,我照例打开电子邮箱,一则来自北京的泣告让我呆住了,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衡老师的儿女给我的邮件称:母亲刘衡1月11日凌晨突发脑溢血,送朝阳医院抢救,昏迷27天,终因心、肺、肾衰竭,于2月7日下午4时逝世。母亲生前得到您的关怀、爱护和帮助,对此我们
-
中国古代音乐史:你应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对学科性质兼及构建视
-
作者:王洪军 来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 学问 音乐的历史学 历史的音乐学
-
描述:发展的重要途径。
-
闲愁最苦--《珠玉词》文本解读之一
-
作者:李康化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文本解读 死亡恐惧 晏殊词 《破阵子》 清平乐 梧桐 《菩萨蛮》 寿词 死亡意识
-
描述:什么大的波折②,就很自然地继承了五代词风的绪余,酷爱和他一样身居相位的冯延已词作,把词当成娱乐遣兴的工具,或写男欢女爱,轻歌曼舞,或写那些枯燥无味的祝颂之词,表现了雍容典雅的阶级情趣。”认为晏殊词表现了“雍容典雅的阶级情趣”,实乃偏颇之见,由晏殊“未尝一日不燕饮”而谓其生活豪奢,也难免断章取义之嫌。《避暑录话》说:“晏元献公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善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而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顷见苏丞相子容尝在公幕府,见每有嘉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歌乐相佐,谈笑杂出。数行之后,案上已集然矣。稍阑,即罢。遣歌乐日:‘汝曹呈艺已遍,吾当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诗,率以为常。”这则记载明白地告诉我们,曼殊是“奉养权约”的,只是在招待嘉宾时,才备办果实蔬茹,伴以歌乐。从“汝营呈艺已遍,...
-
推荐梁译《新三字经》英文本
-
作者:暂无 来源: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字经》 英文本 王应麟 人性本善 儿童 章炳麟 出版部门 宣传部门 正是如此 成人学习
-
描述:。 顾名思义,既有《新三字经》的出现,必然有“旧三字”的存在。事实正是如此。 早在我国南宋时期,社会上就出现过一部叫《三字经》的书。据传作者为南宋学者王应麟也有人说是区适子所作。虽然有些争议,但笔者认为,下列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
高中语文教师应是阅读文本的先行者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教育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高中语文教师应是阅读文本的先行者
-
教师应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媒介
-
作者:暂无 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教师应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媒介
-
明清以来〈拾画〉〈叫画〉折子戏文本及其演出之探讨
-
作者:李惠绵 来源:台大中文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拾昼 叫昼 玩具 折子戏
-
描述:畫〉〈叫畫〉的著墨略少,本文嘗試藉〈拾畫〉〈叫畫〉印證崑劇折子戲從文本到定型的歷史發展。
-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元日》文本细读与教学策略
-
作者:李卫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爆竹 春节 屠苏酒 引导学生 教学策略 古诗 感情朗读 桃符 元旦
-
描述:""元旦"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南北朝梁人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