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聊斋志异》的诗美及其与晚明文艺启蒙思潮的关系
-
作者:李灵年 韩石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启蒙思潮 晚明文艺 汤显祖 文言小说 小说家 诗境美 诗意美
-
描述:蒲松龄那样自觉的追求一种审美意义。有的小说也不乏诗情...
-
西施难圆黄粱梦
-
作者:赵洪涛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枕中记》 西施 沈既济 《临川四梦》 聊斋志异 《邯郸梦》 毛泽东 蒲松龄 汤显祖 越国
-
描述: 2004年3月14日,中央电视台11套“空中剧院”栏目,播出了京剧《西施》。剧中的西施由李胜素、梅葆玖分别扮演,最后一场的范蠡由张学津扮演,演出阵容不可谓不强。可惜的是,剧中出现了不少语文差错,比如把“复兴越国”错成“富兴越国”,“千古巾帼”错成“千
-
略论我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作家的出现
-
作者:康仲扬 来源: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文学史 作家 变革时代 郭沫若 浪漫主义文学 汤显祖 陶渊明 变革时期 蒲松龄
-
描述:一
-
“女鬼”与“鬼诗”——从《聊斋》看十七世纪中国文学中对“阴
-
作者:蔡九迪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 中国文学 十七世纪 《牡丹亭》 人格化 鬼诗 蒲松龄 女鬼形象 “鬼气” 汤显祖
-
描述:于女鬼及与当时文化、思想潮流的关系。 女鬼形象在十七世纪文学中的特殊地位与当时社会上对美貌才女之死的强烈兴趣有着直接关系。这种兴趣在汤显祖的《牡丹亭》(1598年)里得到了最集中的反映。《牡丹亭》
-
“情之至者,鬼神可通”——从重情的角度谈《聊斋》对唐传奇的
-
作者:程国赋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 唐传奇 《聊斋志异》 唐代小说 蒲松龄 唐人小说 创作风格 汤显祖 人物形象塑造 主人公
-
描述:《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在叙述其创作经过时自称:“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①这里,作
-
《聊斋志异》的爱情描写与文化背景
-
作者:张筱梅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爱情描写 蒲松龄 明末清初 儒家思想 汤显祖 女子 杜丽娘 妇女观念 文化背景
-
描述: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其中最具清新色彩的是爱情描写。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但无论中外古今,关于两性爱情的文学形态,都受到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制约。蒲松龄作为一个长期受儒家思想浸淫的知识分子
-
山东煎饼
-
作者:颜景民 来源:中国食品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煎饼 齐人 面食 风味小吃 黄鹤 蒲松龄 主食 文学家 黄豆 防烟
-
描述:,真是妙语天下.
-
了解中国的重要作家作品
-
作者:高艳丽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家作品 中国文学史 代表作品 蒲松龄 王安石 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 文化素养 基本篇目 考试说明
-
描述:对中国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程度,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考查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能力层级为A级)。这就要求考生对此项内容要有深厚的积淀。对于内容,首先要牢牢把握教材中(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的中国重要作家作品,其次要广泛涉猎教材以外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
-
漫话焚稿
-
作者:赵存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稿 果戈理 肖洛霍夫 曹操 创作 黛玉 蒲松龄 烧毁 周亮工 书稿
-
描述:漫话焚稿
-
谜语大拼盘
-
作者:肖旭芳 来源:旅游纵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蒲松龄 谜语 唐伯虎 三国演义 文学家 政治家 字谜 宋朝 东海
-
描述:第一道王安石巧做谜宋朝王安石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文学家。他擅长做谜语,有年春节他就出了一个字谜让王吉甫猜。谜曰: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王吉南听了这个谜语,稍稍一想,并不马上回答,他接着作了一个谜语:东海有一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王安石听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