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苏轼与王安石
作者:杨涛  来源:国学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翰林学士  苏东坡  文学家 
描述:宁可懵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懵懂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出口成章,被誉为:有李太白之风流,胜曹子建之敏捷。苏东坡官拜翰林学士,在宰相王安石门下做事。王安石很器重他的才能,然而,苏轼自恃
文学知音撷美
作者:何志刚 李玉芳  来源:语文世界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迅  文学  郭沫若  《生死场》  《小说月报》  许地山  《怀旧》  刘绍棠  秦兆阳  长篇小说 
描述:文学知音撷美
文学常识备考妙法
作者:陈益林  来源:中学生天地(C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文学  红楼梦  牡丹亭  列夫·托尔斯泰  三国演义  常识  李清照  王实甫  西厢记 
描述:一、荒诞联想法借助于荒诞而有趣的联想,将一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文学常识联缀在一起,又好玩又好记。如:汤显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倾情上演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窦娥冤》。
关于苏轼的“辞达”说
作者:孙民  来源: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辞达说”  王安石科举改革  “一道德” 
描述:纠正了当时“千人一腔”的粗陋文风,有效地保证了宋代散文的健康发展。
苏轼二题
作者:徐洪火 冯素芬  来源: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变革主张  王安石变法  一代文豪 
描述:文章针对视苏轼为王安石变法时期“保守派代表人物”的传统观点,以及当今有人企图贬低苏轼学术地位这两个问题,论述了苏轼在为官与为文这两个方面所具有的崇高地位。文章为人们正确认识苏轼,尤其是正确认识苏轼
试论苏轼的政治主张及其形成原因
作者:王丽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嘉祐制策  王安石变法  政治主张 
描述:苏轼在嘉祐制策、王安石变法和元祐更化三个时期表现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变化,其政治命运也随之跌荡起伏,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包括家学及时代氛围的影响、被科举所累及其本人的忠君爱民思想等.但其所有的政治
苏轼细节识人
作者:老生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识人  待人接物  王安石 
描述:,企图将苏轼治罪。
王安石与苏轼的庄子观
作者:韩焕忠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庄子  参禅 
描述:之助的新观点,他认为,《庄子》中那些看似诋訾孔子的言论,实际上都是正话反说,《庄子》中(盗跖)、(渔父)、〈让王)、〈说剑)等,实际上都是后人掺入的谰言。笔者认为,王安石与苏轼在学佛参禅中接受了佛教
苏轼在山东
作者:刘乃昌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山东  密州  重要地位  王安石  山川风物  吕惠卿  常山  峨眉山  熙宁 
描述:他两度来山东任地方官,较为重视生产,关怀民瘼,注意改革邑政,公余则登山临水,探访名胜,在不少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这期间,苏轼接触了广泛的社会
苏轼鸣不平
作者:陈又钧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王安石  黄州  菊花  落黄  楚辞  欧阳修  团练  西清诗话  王氏 
描述:轼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适值“重九天气,连日大风,后园里的菊花纷纷落叶”,目睹此景,不禁为续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