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古今治统弁言》真伪考
-
作者:黄建荣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徐奋鹏 作品考证
-
描述:明代学者徐奋鹏所著的《古今治统》一书,其中有一篇署名为汤显祖的序文,名曰《古今治统弁言》,该文为《汤显祖全集》所不收。经过对这篇序文的写作年代、汤显祖与徐奋鹏的交往情况、《古今治统》的成书和初刻时间
-
《古今医统大全》养生学术思想浅析
-
作者:方向明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徐春甫 古今医统大全 养生 学术思想
-
描述:本文对明代御医、著名新安医家徐春甫的养生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徐氏的养生保健方法有:啬神、爱气、养形、惜精、悦志、节饮食、适起居、少言、服饵、禁忌等,养生保健总体原则可概括为莫伤、顺之、守中、养内。
-
陈艾之争与晚明文统归宗
-
作者:丁国祥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子龙 艾南英 论争 文统
-
描述:。实际上,文人之间的一场口舌笔墨之争,是明中叶复古思潮影响下的宗法之争,也是晚明文统的归宗之争。
-
电视胸腔镜治疗气胸血气胸30例
-
作者:郑和平 葛孝忠 刘德荣 来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气胸 血气胸 钛夹间断夹闭法 复张性肺水肿 并发症
-
描述:安全、有效、微创。术中采用钛夹间断夹闭法操作方便、经济;高度警惕术中出现复张性肺水肿并发症。
-
26例外伤性血气胸的护理分析
-
作者:曹立铭 贺丕瑞 来源: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血气胸 护理分析 外伤性 支气管断裂 多发性肋骨骨折 颅脑损伤 复张性肺水肿 呼吸困难 心脏贯通伤 胸部创伤
-
描述:多发性肋骨骨折7例,合并口腔颌面伤1例,膈肌破裂1例,肝脾破裂4例,颅脑损伤1例,25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
-
老年自发性血气胸9例临床分析
-
作者:陆光兵 纪光和 来源:临床肺科杂志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发性血气胸 临床分析 胸腔闭式引流 老年自发性气胸 负压吸引 胸腔积液 临床表现 内科保守治疗 失血性休克 复张性肺水肿
-
描述:,胸片:有胸腔积气,同时有液平面,胸穿有血性液体即可确诊[2]。本文9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1.2年龄:9例病人中,男6例,女3例,平均年龄61.5岁。1.3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5例,肺结核2例,肺癌1例,无基础病1例。1.4临床表现:9例均发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心悸,入院时休克1例,胸腔积液按胸片诊断为大量1例,中量3例,少量5例,肺压缩50~100%,9例诊断性穿刺均有血性液体。1.5治疗:8例内科保守治疗吸氧,卧床休息,止痛,镇咳,抗炎,抽气排液,均作胸腔闭式引流,3例作胸腔闭式引流吸引(压力为-0.96KPa),尿激酶10万u+0.9%NS50ml每天3次经引流管冲洗且给予抗休克治疗;1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引流管有新鲜血液流出转外科手术治疗。2讨论对于自发性气胸,若短时间出现较多胸腔积液者,考虑有自...
-
苏轼:何当血肉身,安得常强健
-
作者:窦国祥 来源:祝您健康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养生长寿 唐宋八大家 北宋文学 王安石 翰林学士 学识渊博 书画家 惠州 黄州
-
描述:一二,供诸君品味。
-
杨泽民诊治脾胃病经验撷萃
-
作者:费建平 来源:江苏中医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脾胃病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炎 呃逆 慢性结肠炎 肠功能紊乱 杨泽民
-
描述:杨泽民老中医诊治脾胃病经验丰富,疗效卓著,所用补中理气苦泄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理气化痰降逆法治疗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辛开苦泄法治疗食管炎、温中降逆法治疗呃逆重症、调肝脾温清兼施治疗慢性结肠炎及肠
-
桂枝人参汤应是温补心脾之剂
-
作者:谢炳国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桂枝人参汤 伤寒论 桂枝甘草汤 理中汤 温补 心脾 历代医家 解表 病机 和营卫
-
描述:,非如其说,兹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伤寒论》全书运用桂枝的方大致有40首。其作用,有解肌和营卫、化气以利水、温阳疗心虚、温经除痹痛等。取桂枝解表作用的方有10余首,其桂枝用量最多不超过三两;而用干温阳、温经、平冲时的量均大于解表的量,如桂枝甘草汤、茯
-
道统、学统与政统:以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子《白鹿洞书
-
作者:郑晓江 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与陆象山 教育理念与制度 反思与启迪
-
描述: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传统书院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