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
报纸(1)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3)
地方文献 (4)
地方风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3(1)
2012(5)
2011(2)
2010(2)
2009(7)
2007(4)
2006(1)
2005(1)
2004(2)
1996(1)
按来源分组
诗刊(6)
绿风(3)
山东文学(下半月)(1)
时代文学(1)
雨花(1)
北京文学(1)
翠苑(1)
东坡赤壁诗词(1)
文学与人生(1)
山花:上半月(1)
一滴水也会疼痛(组诗
作者:邓诗鸿  来源:星星诗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诗  暗疾  疼痛  河流  短暂  瞬间  担心  汤显祖  洒水车  临川四梦 
描述:用一首诗,来描述一阵秋风是危险的
  这约等于用一场爱,喂养一缕月光
  用一缕月光喂养一片叶子,同样值得怀疑
  你看那轻叶,在霜染的秋风中,簌簌飘落……
胡澄:我这样理解风(组诗
作者:胡澄  来源:诗歌月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解  挖掘  眼睛  地上  头顶  世界  伤口  死亡  鸟鸣  圣女 
描述:胡澄:我这样理解风(组诗
杜甫《同谷七歌》的抒情特色
作者:陈子建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甫  抒情  组诗  七言  诗选  诗歌创作  胡应麟  古代诗歌  长歌  作品 
描述:《杜甫传》),“千古少有的诗篇”(朱东润《杜甫叙论》),为历代杜诗论者所激赏。故此,本文拟以前贤时彦的评点论说为参考,就其感人至深的抒情特色作一番梳理和阐发探讨。一、愤懑悲楚、哀壮激烈的身世家国之感杜甫是乾元二年(759)冬流寓同谷(今甘肃成县)时写成这首作品的。这时期的杜甫,经历了长安十年困顿和饱受着安史之乱的颠簸,思想感情更见沉郁悲愤。诗人从自身的不幸遭遇中,更深切地感受到国家的灾难,人民的疾苦。这时期创作的《奉先咏怀》、《北征》、“三吏”、“三别”等一系列诗篇,充溢着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乾元二年(759)初,杜甫由洛阳返华州,目睹了战乱给民众造成的惨重灾难。七月关中饥馑,诗人弃官华州司功,携家前往秦州。秋又为生活所迫,迁往同谷。年底又由同谷往成都。历经忧患,备尝艰辛。所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发同谷...
徐芳作品·苏醒与歌唱(组诗
作者:暂无 来源:诗刊 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徐芳作品·苏醒与歌唱(组诗
胡澄作品·再生玻璃(组诗
作者:暂无 来源:诗刊 上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胡澄作品·再生玻璃(组诗
徐芳作品:苏醒与歌唱(组诗
作者:暂无 来源:诗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徐芳作品:苏醒与歌唱(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