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观察,不应是旁观
作者:朱震林  来源:中国记者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寻呼台  女记者  采访准备  管理层  电视节目  工作激情  电视台  电视画面  电视屏幕  职业 
描述:上海的天纬寻呼台用古老的“家法”管理。“家法”之一就是对员工进行“搜身”。如果反抗就强行搜之。去年四月,受辱的一群寻呼小姐终于把天纬台的管理层告上了法庭。不久,上海电视台的“新闻观察”节目对此事作了报道。在节目中,天纬寻呼台的负责人还发了一通“国有国法,家有家法,小姐们若不愿
滚动字幕设计在VFP中的实现
作者:丁禄河  来源:计算机时代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滚动字幕  程序代码  文字显示  标签控件  计时器  字开始  时间间隔  电视节目  王安石  滚动显示 
描述:滚动字幕设计主要是实现类似电视节目中常见的从下到上或从右到左逐渐出现的文字。设计这样的程序必须引入Timer时间控件,Timer控件实质上是利用系统内部的计时器计时,而且提供了定制时间间隔
生活处处有语文
作者:张抱瑞  来源:优秀作文选评(初中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  生活  影子  形象生动  发现  打开  王安石  宋代诗人  初春  电视节目 
描述:生活处处有语文,不知你注意过吗?只要你认真的去寻找语文,就会发现语文如同一个人的影子,紧随你我,无处不在。如果不信,那就随我来吧!
“为学应是一片欢喜境界”
作者:柳延延  来源:杂文选刊(下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高等教育  电视节目  教育问题  择校  普林斯顿  学习  兴趣  中国  接受 
描述:”能够择到外国去,显然不是一般人可为,大多数没钱、没权送子女出国的家长只能望洋兴叹了,它表明今天从上到下对中国教育的失望。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我一介书生不敢奢谈,它太过复杂,是个系统工程。我这里想谈的是一个让我无法释怀的问题,看来也无望解决。读者诸君,你们发现没有,今天中国反映现代人生活的电视剧中凡有儿童的画面,都是在做作业。家长看到放学回家的孩子,说的话都是:“快去做作业。”虽然大多数电视剧粗制滥造,在对这一现象的表现上却直面了现实。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业无可厚非,可孩子不是机器,而是需要加倍呵护的小人儿。“加倍呵护”也主要不是好吃好穿,汽车接送。我曾读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清儒陈澧在《东塾读书记》里对“加倍呵护”的点评:“教小儿,亦当使其常有喜悦意。不然,彼不好学矣。”同时还必须“早放学,使得嬉戏”。
应是“宵小”
作者:张锡良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视节目  说文通训定声  季羡林  中央电视台  古汉语  反法西斯  野心家  索隐  诗经  小诗 
描述:其实以前从来没有给季先生磕过头,电视节目
对话湖南卫视副总监李浩:国家民族共同的信念与追求,应渗透于
作者:罗屿  来源:小康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视节目  湖南  主流价值观  传统伦理道德  根本出路  卫视  电视媒体  电视竞争  青少年文化  创新 
描述:现在的电视竞争,进入一个更加系统、更加精密的时代,不允许你有半点闪失。粗制滥造是没有市场的,简单复制也不是电视节目的根本出路。创新是湖南卫视的灵魂。他们提出,要做有品质的创新,要在创新时对主流价值观
寻觅春天的足音--黄鹤文学社活动纪实
作者:晓明  来源: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寻觅春天的足音--黄鹤文学社活动纪实
黄鹤知何去——中共五大纪实
作者:唐正芒  来源:党史博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独秀  毛泽东  中共五大  共产国际  蔡和森  小资产阶级  中国革命  非资本主义前途  土地革命  农民运动 
描述:合,党内意见莫衷一是,革命处于紧急关头。 在这种形势下,怎样才能打破反革命的包围?如何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胜利?如何挽救处于紧急情势中的大革命?这些紧迫问题,急待党召集大会解决。……
江西南丰白舍窑调查纪实
作者:陈定荣  来源:考古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足径  口径  出土器物  青白瓷  南丰窑  江西  瓦子  图版  堆积  瓷器 
描述:,入鄱阳湖抵长江,舟楫可通达省内许多县市,远走长江流域,是古代良好的天然
红土壤上的壮歌——东乡师范领导班子纪实
作者:艾小平 李茂垠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副校长  壮歌  乐育才  总务主任  晚书  学校环境  抚州地区  马头山  得景  地质队 
描述:84年10月15日,当时的抚州地区教育局局长潘济陶和新任正副校长的乐育才、刘波来到分校。当他们走进办公室,见到的只是一间低矮而陈旧的平房,两张五斗桌,三张破藤椅,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办公室秘书从教师家中端来三杯开水,并每人送上一小包明矾。原来,这里的水都是黄泥水,只有放进明矾,待沉淀后才能饮用。 稍事休息,他们去看学校环境。走到一口井边,井水又黄又浊,很少很浅;走近一座牛毛毡搭的工棚,这是两个班的学生宿舍,四面通风,床边长着青草;走进食堂,既没有吃饭的桌子,也没有放碗的橱子,地下零星放置着装饭的木桶和狼藉的菜钵;两座教室的四周也长满杂草。他们走着看着,心情越来越沉重。要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