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4)
报纸(1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9)
地方风物 (2)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9)
2011(10)
2000(1)
1997(1)
1995(2)
1990(1)
1988(1)
1987(2)
1979(1)
1956(1)
按来源分组
侨报(4)
考古学报(2)
语文研究(1)
历史教学问题(1)
读书杂志(1)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文物(1)
清史研究(1)
處州晚报(1)
淮北晨报(1)
文采与外貌
作者:丁震麟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外貌  汤显祖  文格  文章  文风  性情  品格  关联  罗隐  男子 
描述:男子、美艳闺秀,亦
中国人的名与字
作者:黎泽济  来源:月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双轨制  王安石  维摩诘  男子  双名  名字  过去  称呼  王维  易经 
描述:石”。“甫”为男子美称,常用为字的第二词,也通作“父”。过去初次见面的人问对方的字,常说:“请教台甫。
王安石奇招度灾荒/古时男子也簪花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中老年健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商。而后为一代名相的王安石,时年26岁,正在浙东沿海的鄞县(今浙江宁波)做县官,却反其道而行之,大胆使出“奇招”,不但不抑制粮价,反而发出公文,硬性规定该县境内米价每石3000文,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顿时民怨沸腾,骂声不绝。因为米价太贵,不少人家只得食粥度日。粮商们因此发了大财,无不欢天喜地,都“知趣地”纷纷来给县官大人馈金送银。 王安石则来者不拒,命人一一收下,进账入库。偶尔有新来乍到的外地粮商不知“规矩”,忘了敬献金银,王安石就派人前去讨要。 到了次年3月,江南120余县,市面上几乎无米可卖,黑市米价涨到了5000文一石,还常常“有价无市”,以致饥民大量涌现,外出逃荒饿死的人甚多,昔日美丽富饶的江南,已是饿殍枕藉、哀鸿遍野,一片萧条凄凉。而王安石治下的鄞县境内,却米粮充足,百姓生活安定。
王安石奇招度灾荒;古时男子也簪花
作者:暂无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奇招度灾荒;古时男子也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