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级市农行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应是城乡结合部
-
作者:胡建辉 来源:农村金融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生存发展 个体私营经济 金融业务 农行 发展前景 金融服务机构 地域性 农业银行 业务交叉
-
描述:县级市农行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应是城乡结合部胡建辉一、县级市农行必须把城乡结合部作为拓展生存发展的空间长期以来,农行的经营重心一直被局限于县以下,这种格局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产业金融”模式的产物
-
从梆簧的兴衰看商品经济条件下戏曲的生存和发展
-
作者:刘文峰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山陕商人 经济条件下 戏曲演员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徽商 戏曲声腔 民间艺术 堂会 明末清初 《牡丹亭》
-
描述:从梆簧的兴衰看商品经济条件下戏曲的生存和发展刘文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建立,使我国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领域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我国优秀民族文化艺术集大成的戏曲,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
追寻情感 论传统戏剧的情感动力及其现代生存价值
-
作者:胡宇锦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 情感动力 价值 《牡丹亭》 动力作用 剧本创作 创作观念 《曲律》
-
描述:诗缘情戏缘情中国传统戏剧十分重视情感的动力作用,在剧本创作方面,历来都有详尽论述,并视其为艺术的量
-
青春版《牡丹亭》对当代戏曲生存与发展的启示
-
作者:邢洁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当代戏曲 北京师范大学 《联合报》 头版头条 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
描述:2004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首演,9000张票被抢购一空,《联合报》头版头条刊登首演消息说,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成为当年台湾一个轰动性的文化事件;5月青春版《牡丹亭》轰动香港。2005年青春版《牡
-
县级市农行生存发展的空间应是城乡结合部
-
作者:胡建辉 来源:当代蔬菜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生存发展 “菜篮子”工程 商业银行转轨 发展空间 个体私营经济 城区农行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营业部 农村金融业务
-
描述:划出政策性业务后的农行,农村金融业务“一分为三”,农行在业务量陡然减少的情况下要向商业银行转轨,必将谋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作为介于城区农行与农村农行中间的县级市农行,选择城乡结合部作为拓展业务,寻找
-
燕子意象:晏殊生存反思的感性载体
-
作者:王欣星 来源: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晏殊 燕子 燕子 意象 意象 生存反思 生存反思
-
描述: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燕子是有着多重美好含义的象征。晏殊词素以圆润秀雅著称,他在作品中常常表现出的对人生、对生命的忧思,散发出淡淡的忧伤和惆怅,燕子意象成为晏殊生存反思的感性载体。
-
我军后勤装备研究域第一部装备学方面的著作《军队卫生装备学》
-
作者:李玉坤 王诗敏 来源:医疗卫生装备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军队卫生装备 卫生部 王谦 医学研究所 药品 军医大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后勤 后卫 出版
-
描述:由总后勤部王谦副部长作序,总后卫生部原副部长傅征主编,以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的专家为主体,全军4所军医大学、海、空军医学研究所、总后卫生部机关和药品仪器检验所等单位的58位专家共同撰稿的《军队卫生装备学》一书日前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
-
重新认识山区,促进沟域经济健康发展:北京农学院院长、北京都
-
作者:贾伟 来源:经济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城乡经济发展 北京农学院 山区发展 都市农业 研究院 院长 重新认识 教授
-
描述: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战略部署,科学阐释沟域经济理论与内涵、探索北京沟域经济发展体系,为山区发展提供科学借鉴。北京农学院院长、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院长王有年教授在会上作了论坛主
-
改革给原(良)种场带来生机
-
作者:仝刚山 姜俊玲 来源:种子科技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良种场 运城地区 农业部门 多种经营 管理体系 山西省 改革 事业心 西南部 原种
-
描述:运城地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是全省粮棉主要产区。所辖13个县(市)原(良)种场,由于过去管理体系的“大锅饭”,多数场连人员工资也发不了,一直是农业部门的沉重包袱。
-
白先勇《牡丹亭》两百场 不诉离伤
-
作者:Arvin 来源:舒适广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不诉离伤而已。 “不务正业”的白先勇 白先勇是谁?当他笑呵呵地站在我们面前,跟我们谈昆曲如何之美,其存在与发展危机又如何之深时,他是谁?他不是一个戏班班主,也不是拯救文化的形象大使,没有任何人授权他这种身份,也没有任何机构赋予过他这种使命。在更多的时候,他只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在灯光前站久了会觉得累,说话时笑得很大声,即便说到困难和麻烦时,也是一笑置之;在更多的时候,他只是一位热爱昆曲的老人,他说昆曲美啊美啊,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像是一种爱情,他说做昆曲难啊难啊,对现实的无奈和倔强,就像是面对白云苍狗的岁月。 但我们都知道,这位叫白先勇的老人,被时代所赋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他的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他出生于战时,看过山河变色、天下兴衰;他曾梦想参与建设三峡工程,于是考取了大学里的水利工程系,之后发现不适合自己,又转身去念了英国文学,并开始发表文章;他潜心写作,成为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孽子》等,他的小说不能说影响了一代人,但至少在一代的中国作家以及无数读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夏志清曾说他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