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043)
报纸(647)
学位论文(163)
图书(142)
会议论文(3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018)
地方文献 (8)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369)
2013(427)
2012(485)
2011(487)
2010(490)
2009(434)
2002(220)
1996(218)
1994(202)
1979(36)
按来源分组
鄂州日报(4)
东南早报(2)
哲理(2)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1)
大科技.百科新说(1)
吴忠日报(1)
高中生(青春励志)(1)
健康长寿指南·中旬刊(1)
意林(上半月)(1)
中国医疗保险(1)
桂枝香·金陵怀古
作者:王安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桂枝  陈后主  金陵怀古  兴亡之感  王安石  宏大气魄  亡国之音  六朝古都  文人词  深刻思想 
描述:桂枝香·金陵怀古
南乡子
作者:王安石  来源:意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作者  气浮  赏析  水患  自流  高接  孤独  心境  衣冠 
描述: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梅花
作者:王安石  来源: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墙角  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  政治家  柳宗元  欧阳修  解读  链接  北宋 
描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解读: 洁白的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在墙角傲然怒放。远远看去也不会误将梅花当做雪花,因为有阵阵的清香飘来。 相关链接: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
元旦
作者:王安石  来源:小樱桃(好少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旦  唐宋八大家  中国历史  王安石  东乡县  江西省  政治家  思想家 
描述: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菩萨蛮
作者:王安石  来源:文苑(经典美文)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艺术形式  生活情景  政治家  唐人  才性  赏析  诗歌  新月  心志 
描述:】这首词最值得称道的是集诗句为词这一艺术形式。这是王安石的发明。唐人丰富的诗歌遗产
两全其美的智慧
作者:周京昱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智慧  星空  难题  长治久安  文章  晏几道  孔子  未来  论析  阅读 
描述:[智慧样板]仔细阅读下面这篇考场作文,揣摩其思想和行文上的妙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1)仰望星空者,理论家也,参透天行地转,以求得世间无穷真理。脚踏实地者,实干家也,志在实际行动,以求成人生至高功绩
智慧迷宫
作者:可口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版)(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迷宫  智慧  航母  国防部长  海洋  胡应麟  活力  新闻  报纸  就业信息 
描述:"压缩语段"是高考中的常考内容,比如2010年高考,就有10余套卷子就"压缩语段"设题,足见其在高考中的分量。本期"智慧迷宫",我们精选了一组有关"压缩语段"的题目,看看有哪些常考的题型。准备好了吗
吴炯:从志愿军英模到志愿者标兵
作者:智慧  来源:天津支部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志愿者  志愿军  英模  《歌唱祖国》  《上甘岭》  卫生员 
描述:看过电影《上甘岭》的人们,都不会忘记那个梳着短辩、征战场上出生入死抢救伤员的女卫生员王兰,并被她深情的一曲《歌唱祖国》所感动。
数学课堂应是充满情趣与智慧的乐园
作者:赵志宏  来源:现代阅读(教育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情趣  智慧 
描述:数学课堂不仅应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交流,即让学生学到规定动作的数学知识面,而且应有情感方面的交流,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乐园。
关于作家内省智慧的断想
作者:李振声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家  自我意识  艺术能力  内省  智慧  古希腊神话  创作能力  司芬克斯  黑格尔  刘绍棠 
描述: 存古希腊神话甲,人面狮身的怪物司芬克斯曾提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俄狄普斯寻到了答案:那就是人!黑格尔在《美学》第二卷中说,这个实际象征着人由匍匐爬行的幼年,经直立行走的壮年,进入手拄拐杖的耋耋之年的谜语,显示了一种深永意味,就是在向主体人呼吁:“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