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647)
报纸(1987)
学位论文(123)
图书(67)
会议论文(34)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5)
历史名人 (938)
宗教集要 (3)
非遗保护 (2)
按年份分组
2014(538)
2009(432)
2008(488)
2006(182)
2005(144)
2002(54)
1999(56)
1997(30)
1983(30)
1982(36)
按来源分组
其它(219)
艺术百家(24)
四川戏剧(23)
南国红豆(17)
戏曲艺术(15)
戏剧丛刊(10)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6)
安徽新戏(4)
文学报(4)
兰州学刊(3)
盆景艺人王益三的技艺
作者:李鹰 王槐艾  来源: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树桩盆景  盆景艺术  江苏省  漓江山水  技艺  巴西利亚  艺人  艺术珍品  扬州市  意境深远 
描述:江山水;有的好象溍蛟探壑;有的形若龙凤展翅;有的胜似闲云飞舞。喜看这些艺术珍品,不能不使人从内心钦佩王益三的高超技艺。前年五月,在江苏省盆景艺术展览会上,王益三制作的“闲云无意任西东”、“古枝新萼孕红霞”、“我欲乘风飞去”等独具匠心、妙趣横生的盆景,博得观众的一致好评。一位美国朋友参观展览后伸出大拇指称赞说:“杰作!杰作!”并把他的盆景作品一
论汤显祖“二梦”的改编接受
作者:李敏星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二梦”  “二梦”  接受  接受  改编  改编 
描述:改编是古代戏剧作品接受的一种方式,本文从改编目的、改编方式、改编得失等几方面论述了汤显祖的《南柯记》、《邯郸记》改编接受情况。
漫谈《紫钗记》的改编
作者:唐葆祥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钗记》  改编  经典名著  折子戏  昆剧 
描述:今天昆剧演绎古代经典名著,不外乎缩编、折子戏串演、改编三法。上昆《紫钗记》采用改编之法。改编,就是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以当代的眼光予以梳理改动。首先,尊重原著,充分体现汤显祖的创作意图。《紫
尴尬:昆剧改革的新境遇:由改编牡丹亭”所引起的“高雅”与
作者:顾聆森 李彬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作品研究  作品研究  戏剧  戏剧  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  地方戏曲  地方戏曲  昆剧  昆剧 
描述:尴尬:昆剧改革的新境遇:由改编牡丹亭”所引起的“高雅”与
旧社会艺人的血泪史——評曲剧《啼笑姻緣》
作者:张真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6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凤喜  曲剧  艺人  观众  天桥  将军  剧种  社会悲剧  三十年  张恨水 
描述:北京曲艺团的曲剧《啼笑姻緣》,是一部旧社会說唱艺人的血泪史。它的演出,情致哀惋,使不少观众受到了感动。这是很好的一出社会悲剧。《啼笑姻緣》是张恨水先生三十年前膾炙人口的著名长篇小說,它以精細銳利的笔
戏剧改编片言
作者:巍然  来源:陕西戏剧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剧  长篇小说  改编  说唱文学  宋元之际  南柯记  传奇文学  姊妹艺术  霍小玉  长恨歌 
描述:史”、“弹唱”、
王应麟的考据学理论及其对清代的影响
作者:方如金 陈欣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应麟  考据学  南宋  清代 
描述:求证,不妄下结论。清代的考据学派吸收了王应麟的考据学理论并将其补充完善、发扬光大。
评弹大家张如君 刘韵若伉俪:兼述《评弹艺人谈艺录》
作者:朱明尧 朱静贤  来源:苏州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谈艺录  评弹艺术  艺人  内容丰富  演出  陈云同志  周总理  上海市  出版社  艺术家 
描述:,如君先生相告他俩将要出版一本《谈艺录》。甲
改编《荆钗记》的思考
作者:黄文锡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戏剧  婚姻  汤显祖  王魁  主题  人性  思考  改编  丈夫  民间戏曲 
描述:由中国戏剧家协会、各地分会及深圳南方制药厂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是我国戏剧界的一件大事,深为广大戏剧工作者与戏剧爱好者瞩目。从上期起,本刊开辟了专栏,刊载有关文章,本期起仍继续开下去,望读者注意。
略论清代王学巨擘李绂
作者:王含卿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清代  清代  李绂  李绂  陆王学说  陆王学说  躬行实践  躬行实践 
描述:李绂是清代中叶最著名的学者之一,其对于当时学术思想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是时正值清代理学发展的过渡时期,作为主心学的代表人物,李绂为发扬陆王学说做出了较大贡献。文章以躬行心得、忌谈心性为核心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