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西周诉讼制度论中国古代、民诉之区分
作者:刘晓英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诉讼制度  中国古代  民诉  《周礼》    当事人  民事案件  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  诉讼案件 
描述:文章认为,我国西周虽然诉胜于民诉,但并非民、别不分。其实,在西周已分设了不同的执掌、民案件的司法官吏,分别以"德"或"威"为其理论出发点,按照不同的诉讼程序,办理各种不同的、民诉讼案件。
秦汉弃市非斩
作者:张建国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秦汉  死刑  沈家本  《周礼》  魏晋  肉刑  绞刑  刑名  居延新简  光武帝 
描述:秦汉弃市非斩辨张建国沈家本在《历代刑法考·刑法分考》中考证“弃市”时,根据《周礼·掌戮》郑注:“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认为汉之弃市乃斩首之。又提到《史记·高祖本纪》:“偶语者弃市”一句下的索隐
《易经》中记载的商周自由
作者:从希斌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经》  《周礼》  自由  圜土之  嘉石之 
描述:在《易经》的部分卜辞中 ,记载了商周时代的“自由”:一是圜土之 ,包括该罚中的地位、执行处所、执行方式、防范罪犯逃脱的设施、刑期等内容 ;二是肉刑的附加刑 ;三是坐嘉石之。以上内容
阿云案与北宋慎重刑之争
作者:黄开军  来源:无线音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  阿云案  重刑之争  罪疑惟轻  王安石  司马光 
描述:与慎主义矛盾冲突的一个缩影,而从法律、天理、人情诸方面考虑,真理无疑都在慎派手中.
中国历代律典概况之《周礼》、《吕
作者:暂无 来源:公民与法(审判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政治  《周礼》  《吕  历代  文化变革  中国历史  古代政治  王国维 
描述:《周礼》王国维先生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在中国历史上,西周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变革的重要时期
名相杂 穿凿好异——论《尚书新义》的特点与命运
作者:陈良中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尚书新义》  特点  穿凿 
描述:王安石的《尚书新义》是羽翼其变法之作,独行科场60余年,在训诂义理上有不少创获。但王氏解经穿凿好异,又杂刑名之学,当时学者以经学为媒介与王氏新学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尚书新义》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反对的强大力量而退出了思想阵地。
东周秦汉时期的惧心理及其对丧葬习俗的影响
作者:萧安富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东周秦汉  丧葬习俗  士大夫  防盗措施  《周礼  先秦时期  刑罚体系  汉文帝  《汉书·刑法志》  吕思勉 
描述:先秦时期是我国刑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不上大夫”作为一条重要原则是当时法律的一个显著特点。荀子云:“由士以上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必以法数制之。”①不上大夫,是因为春秋以前,社会教育属于官学
奇特的"焚如"之:《资治通鉴》所涉《易》文辑谈之一
作者:铮甫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易》  《通鉴》  戊己校尉  匈奴  《周易》  王莽  《汉书》  《汉书·刑法志》  爻辞 
描述:奇特的“焚如”之──《资治通鉴》所涉《易》文辑谈之一铮甫《通鉴》记事:记叙王莽在连续"扰乱匈奴",与之构乱,屯兵匈奴边境,实行战争威胁、凌辱分化等行动以后,于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接受了匈奴新
六年磨一剑——评鲁嵩岳《〈慎宪〉点评》
作者:张家国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衍义补》  审判委员会  《周易》  嵩岳  《文献通考》  王安石  《宋统》  古籍整理  《四库全书》 
描述:六年磨一剑——评鲁嵩岳《〈慎宪〉点评》
礼不下庶人,不上大夫说
作者:锺肇鹏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6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奴隶制社会  庶人  奴隶主贵族  士大夫  礼制  孔子  奴隶社会  周代  周礼  解释 
描述:里“大夫”与“庶人”对举,显然是两个不同的阶级,“礼”与“”对举,当然也是阶级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