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黄松选择增益结构模式初步研究
-
作者:周东雄 李兆丰 来源:福建林业科技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黄松 遗传增益 结构模式 联合选择
-
描述:采用沙黄松天然林自由授粉家系7年生树干材积的材料,分析了联合选择遗传增益结构模式。结果表明:亚群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亚群体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联合选择增益结构模式为亚群体间72.44%、亚群体内家系
-
东方戏剧史上的双璧——《沙恭达罗》与《牡丹亭》
-
作者:陈玉辉 来源:国外文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东方戏剧 杜丽娘 女主人公 剧作家 沙恭达罗 柳梦梅 爱情 戏剧史 代表作
-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可以称得上是东方戏剧史上的双璧。前者产生于公元四至六世纪之间,乃古印度最伟大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的代表作。它不仅是印度诗神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杰作
-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毒性及代谢王相栋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沙蚕毒素类杀虫剂的毒性及代谢王相栋
-
马尾松种内新变种——沙黄松的核型分析
-
作者:李兆丰 周东雄 安平 来源:福建林业科技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尾松 沙黄松 自然分布区 表型变异 生长规律 生态学 沙县富口 新变种 核型分析 林业科技
-
描述:沙黄松与马尾松原种核型比较分析,沙黄松比马尾松具不对称核型,综合沙黄松与马尾松多方面表型的差异及沙黄松经自然选择适应局限地理自然分布区发生优于马尾松的变异,其细胞遗传基础的变异与表型变异并行
-
我省发现马尾松新变种——沙黄松
-
作者:郑巧榕 来源:福建林业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我省发现马尾松新变种——沙黄松
-
青岐—大沙隐伏性帚状构造探讨
-
作者:黄才锦 来源: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帚状构造体系 隐伏性 张性断层 北北东向断裂 北北西向断裂 形态特征 地质力学 矿区 石膏矿床 矿山开采
-
描述:本文从地质力学角度研究和推断了青岐—大沙大型石膏矿区为—隐伏性帚状构造、这对本矿床的开采具指导意义。
-
同宗文化见证 异族艺术的对话:谈《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之
-
作者:陈晓军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恭达罗》 《牡丹亭》 审美情趣
-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两部作品是东方剧坛经典,受同宗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题材、主题和结构处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具体的文化个性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
同宗文化见证异族艺术的对话—一读《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之
-
作者:陈晓军 来源: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恭达罗》 《沙恭达罗》 《牡丹亭》 《牡丹亭》 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
-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两部作品是东方剧坛经典,受同宗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题材、主题和结构处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具体的文化个性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
-
同宗文化见证 异族艺术的对话:谈《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之
-
作者:陈晓军 来源: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沙恭达罗》 《牡丹亭》 审美情趣
-
描述:《沙恭达罗》与《牡丹亭》两部作品是东方剧坛经典,受同宗文化的影响,二者在题材、主题和结构处理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具体的文化个性差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二者在人物形象塑造、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
“玉茗后劲”之传灯篇:论流人程煐及其昆剧《龙沙剑》的流派归属
-
作者:雷茗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玉茗堂派 龙沙 牡丹亭 流派 昆曲 黑龙江 昆剧 戏曲评点 吴炳
-
描述:民国时编纂的《黑龙江志稿》竟下了"今佚"这样的断言。如果它在"反右"、"文革"等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