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复句类型、疑问句型的最早分析——汉代注释书中的语法学研究
-
作者:孙良明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复句 疑问句 语法学 诗经 楚辞 吕氏春秋 孟子 《礼记注》 注释家 《周礼
-
描述:法观与语言观》、丙《致动、意动现象的最早发现者》、丁《宾语前置现象的最早发现者》、戊《汉语词类“有解”“无解”的最早提出与划分》、己《从汉代注释书论汉语介词的表义功能》、庚《汉代注释家的词类观
-
训诂材料的分析与汉语学术史的研究——《(周礼)复音词郑玄注
-
作者:李运富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训诂材料 学术史 训释方式 训诂方法 训条关系 周礼 郑玄 复音词
-
描述:”,也不同于“训条”之间的关系。一般把“形训”、“声训”、“互训”、“反训”、“递训”等看作训释方式,值得商榷。利用训诂材料来研究汉语学术史大有作为,《(周礼)复音词郑玄注研究》是一个例子。该书
-
语法知识应是基本的、实用的、可接受的
-
作者:陶伯英 来源:语文学习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语法知识,怎么教。许多老师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说明,中学教的语法知识应该是基本的,必要的,而且是可接受的。可接受性很重要,教学的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学生,超过了他们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和学习负担,是难以
-
《周礼·考工记》“名一量”同词形的语义基础
-
作者:李亚明 来源:淄博师专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词 量词 语义 语法 考工记
-
描述:我们运用义素二分法探讨《周礼·考工记》“名一量”同词形的语义基础,从中看到了汉语名词和量词之间的词义渊源,进而看到了汉语语义和语法的有机关联、协同发展。[著者文摘]
-
明代汉语词汇与古籍整理
-
作者:顾之川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词汇 古籍整理 脚色 零布 白话 《金瓶梅》 文献古籍 势要 应伯爵 《牡丹亭》
-
描述:,便会直接影响到整理这类古籍的质量。明代汉语词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见于明代文献古籍的白话语词进行研究,以求得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古籍整理的主要工作形式,是对有关古籍的校勘、标点和注释,而要做好
-
“闻一知十”应是“问一知十”
-
作者:曹建明 来源:济宁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 汉语 词汇
-
描述:“闻一知十”应是“问一知十”
-
浅析汉语词义的引申
-
作者:丁振芳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词义 “相” 《说文解字》 词义引申 最小的儿子 《送杨少尹序》 引申义 《周礼·地官》 郑玄注 《续资治通鉴》
-
描述:浅析汉语词义的引申丁振芳词在产生之初一般是单义的,但它同其他事物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读音、意义以及记录它的符号文字,都在不断地变化。词义变化的主要形式是“引申”,如“头”的本义指人的脑袋,引申
-
汉语史博士论文提要
-
作者:暂无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名物词 《广雅疏证》 汉语史 博士论文 语源 音义联系 音近义通 同源词 研究方法
-
描述:汉语史博士论文提要
-
全是“妈”的错
-
作者:李逸鹏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李敖 宋朝 汉语
-
描述:《李敖大全集》第39卷《中国迷信新研》中有《其如予何》一文,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宋朝王安石不喜欢洗涤,脸乌漆妈黑的。"我读
-
应是“燃点”
-
作者:光明 来源:新闻三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 词语 词汇 “燃点”
-
描述:9月13日上海某晚报《一支香烟烧了航母的警示》中,作者告诉大家,大多数可燃物的自燃点均低于燃烧着的香烟表面和中心的温度,一旦发生接触,极易发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