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1)
期刊文章(160)
学位论文(5)
会议论文(3)
图书(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85)
宗教集要 (120)
地方文献 (28)
地方风物 (6)
非遗保护 (3)
按年份分组
2014(123)
2011(24)
2005(3)
1996(6)
1994(8)
1993(3)
1989(5)
1987(5)
1983(3)
1961(3)
按来源分组
文献(4)
文史哲(2)
考古(2)
文艺评论(2)
侨园(1)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滁州学院学报(1)
济宁师专学报(1)
司法改革杂志(1)
复印报刊资料(戏曲研究)(1)
中益气话黄芪
作者:刘乃珩  来源:东方药膳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芪  中益气  《神农本草经》  《本草备要》  医药学家  医疗功效  药学专著  本草求真  黄宫绣  中国 
描述:清代黄宫绣著的《本草求真》中,把黄芪推崇为“补气诸药之最”。根据报道:黄芪第一出陇西。由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审定之后正式命名陇西为“中国黄芪之乡”。陇西县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大宗药材黄芪、党参、柴胡、板兰根质优量大,畅销全国并出口海外。梁代药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味甜美,今亦难得。”可见,黄芪为陇西地道珍贵药材,并以根条粗大、质坚而绵、粉性足、药用成份含量高而成为芪中精品,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效。因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用途不断拓展。中国中药50强如扬子、汇仁、中汇、地奥等企业多使用陇西黄芪。红芪、黄芪不但药用价值高,而且是很好的补药,俗称“小人参”,是享誉国内国际市场的名产。黄芪入药膳,颇受人们青睐。因此,日常生活中,用黄芪配江米、党参、山...
觉寺
作者:   来源:散文百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觉寺
让“反题”产生效应
作者:王志荣  来源:机电新产品导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面问题  牡丹亭  反题  用兵之道  经营者  江西省大余县  消费者  服务质量  多味花生  假冒伪劣产品 
描述:问题拖大,大
“隐几而卧”诂
作者:王作新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  《孟子正义》  《汉书·郊祀志》  训释词  《说文解字注》  《周礼  湖北宜昌  段玉裁  同义手段  交际活动 
描述:“隐几而卧”诂王作新"隐几而卧",见于《孟子。之《公孙丑下》。其文曰:"孟子去齐.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此表现了孟子待客时的不敬姿态和冷漠态度。可"隐几而卧"当为何种姿态
论谭璧的历史小说
作者:沈庆利 梁华  来源: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小说  爱情小说  西王母  神话传说  小说创作  中国沦陷区文学  汤显祖  故事  民族意识  学术研究 
描述:范学校"读书,他积极投入到"五四"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当中,并开始尝试用白话文写作。
夏日苦味相宜
作者:何京  来源:杭州食品科技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苦味食品    夏日  《周礼》  养身 
描述:史书《周礼》记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以苦养气。”《本草备要》也指出:“苦能泻热而坚肾,泻中有也”。这说明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发现并且利用了苦味食品在养身方面的独到之处。
魄力应是“能量”
作者:暂无 来源:党课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能量  共产党人  应当  正义 
描述:魄力,为正义事业义无反顾、坚决果断的气魄,解决问题有胆有识、从容不迫的能力。共产党人的魄力,应当是当今社会的“能量”,也应当凝聚更多的“能量”。
明遗民画家杨传略
作者:陈三弟  来源:艺苑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皇明遗民传》  钱谦益  王时敏    董其昌  画家  杨龙友  马士英  苍雪  周亮工 
描述:明遗民画家杨传略
苏轼散文编年、辨伪拾
作者:金诤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苏轼散文  王安石变法  苏武  海南岛  诗赋  熙宁  桑弘羊  科举  向太后 
描述:苏轼散文编年、辨伪拾
会平市鈢
作者:石志廉  来源:中国历史文物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平市  历史博物馆  战国    周礼  展成  量度  汉代  用途  管理制度 
描述:而行市,以量度成贾而徵(亻賣),以质剂结信而止讼,以贾民禁伪而除诈,以刑罚禁(武虎)而去盗,以泉府同货而敛赊。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