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衍述
作者:谢宇衡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白诗文  谢灵运  东山  写景诗  世说新语  宣城  王安石  类型差异  《唐诗解》  论诗绝句 
描述: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衍述
李白诗歌的两种思想倾向和后人评价
作者:王运熙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白诗歌  思想倾向  思想内容  王安石  《古风》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经》  诗歌风貌  建功立业  太白 
描述:李白诗歌的两种思想倾向和后人评价
追宗李白的诗人郭祥正
作者:房日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郭祥正  李白诗歌  诗歌格调  王安石  梅尧臣  诗歌创作  刻苦学习  感情  艺术成就  当涂 
描述:李白的诗歌,使后世多少人都为之仰慕倾倒。而仰止之高,企慕之情深,学习之认真与执着,莫过于北宋诗人郭祥正了。郭祥正(1035—1113),字功父,宋代当涂人。母亲梦李白而生他,这似乎是一种特别吉祥
关于李白诗中“破颜花”的解释
作者:李浩  来源:美文(上半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白诗  禅宗  王安石  金城  全唐诗  王琦  太白  白居易  唐人  疑经 
描述:、朱金城《李白集校注》卷二○亦袭此说:“破颜,《五灯会元》:‘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破颜微笑。’”安旗师方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破颜花,《五灯会元》卷一:世尊在灵山会上
“白云”、“黄鹤”之争——崔颢“昔人已乘□□去”的历史真相
作者:杨经华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崔颢  黄鹤楼  李白  鹦鹉洲 
描述:为正,乘"白云"之说乃为后世妄改。
王安石扬杜抑李论
作者:王书华  来源:杜甫研究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李白  杜甫  评价 
描述:李杜优劣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自唐代元稹首倡扬杜抑李以来,到宋代更是成为热门话题。作为北宋重要的文学家,王安石具有鲜明的扬杜抑李的倾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较之于李白而言,王安石
论李杜优劣之争(兼对《李白与杜甫》的一点意见)
作者:张步云  来源:郭沫若研究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阳冰  王安石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与杜甫  李杜并称  工部  检校  大夫  扬杜抑李 
描述:者,世称李杜”的话来看,早在盛唐,李杜就已齐名并称。再从当时一些诗人对李杜的称赞来看,李杜在盛唐时就是并驾齐驱,驰名诗坛的伟大诗人。我们先看他们对李白的评价。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篇中说:“李太白初自蜀
“凤凰”自比“黄鹤”好——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超越性
作者:王国巍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滞缓重复  消极  个人  精炼  抒情怀古  积极  时代精神 
描述:历代对崔颢《黄鹤楼》的评价都非常高,而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多有贬低。其实崔诗开篇滞缓重复,在精神上是消极的、悲观的,是个人之愁。李诗在句法上概括精炼;在章法上抒情怀古巧妙地结合;在境界上积极奋发
畅游瓦屋山
作者:彭姝  来源:小学生创新作文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瓦屋山  汤显祖  李白  吟诵  诗句 
描述: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你学习例文(文略)围绕中心的写法,写一篇参观或游览记,题目自定。"瓦屋如云春作花……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记得小时候,爸爸常常自豪地向我吟诵汤显祖、李白等大文
吴澄李杜比较观述评
作者:潘殊闲  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李白  杜甫  比较  述评 
描述:应当并尊,李杜诗歌都法度谨严。当然,吴澄也客观指出,李杜虽为名家大家,并非篇篇可人意。此外,吴澄还将李杜与其他朝代的作家进行多维比较。吴澄在李杜比较接受史上是由宋人的一边倒过渡到明清的理性思辨的一个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