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79)
期刊文章(1055)
学位论文(38)
会议论文(33)
图书(1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799)
非遗保护 (54)
地方文献 (34)
才乡教育 (10)
红色文化 (9)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5)
按年份分组
2014(320)
2013(226)
2011(537)
2009(151)
2008(138)
2007(103)
2005(43)
2004(40)
1984(15)
1983(13)
按来源分组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5)
东莞日报(4)
中国质量报(3)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
诗潮(1)
渭南日报(1)
作家文摘报(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源南唐 俊深各不同
作者:李光翠 唐红卫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描述:作为北宋前期江西的著名的政治家、文坛领袖,晏殊和欧阳修的词均深受南唐冯延巳词的影响,颇具士大夫的情韵,导致有江西词派的说法。不过,晏殊的词更加俊美明丽,欧阳修的词更加深致沉着。
源南唐俊深各不同--以两首采莲词为例谈晏异同
作者:李光翠 唐红卫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描述:作为北宋前期江西的著名的政治家、文坛领袖,晏殊和欧阳修的词均深受南唐冯延巳词的影响,颇具士大夫的情韵,导致有江西词派的说法。不过,晏殊的词更加俊美明丽,欧阳修的词更加深致沉着。
中西浪漫主义戏剧中的情与理──《牡丹亭》与《拿尼》比较
作者:徐顺生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  戏剧  法国  浪漫主义文学  《牡丹亭》  拿尼》 
描述:我国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1598年)和19世纪法国雨果的《拿尼》(1829年),是中西浪漫主义戏剧的巅峰之作。它们以人性之“情”反对封建主义之“理”,让觉醒了的具有“自我”个性的人,冲决
幽兰海外吐馨香-江苏昆剧团赴演出散记
作者:叶彬  来源:剧艺百家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大利  剧团  昆剧  发展史  观众  文化节  周恩来总理  江苏  地平线  《牡丹亭》 
描述:今年六、七月间,江苏昆剧团应西柏林第三届“地平线世界文化节”和意大利第二十八届“两个世界艺术节”的邀请,先后赴西柏林和意大利的斯波莱托、斐拉等城市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被周恩来总理赞美为祖国百花园里的兰花——昆剧,在海外吐馨香,放异彩,谱写了昆剧发展史上新的一章。
中西浪漫主义戏剧中的情与理(《牡丹亭》与《拿尼》比较)
作者:徐顺生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中西浪漫主义戏剧中的情与理(《牡丹亭》与《拿尼》比较)
谈北宋初期晏令词中文本之潜能
作者:叶嘉莹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张惠言  北宋初期  王国维  文学批评  文本  接受美学  晏几道  爱情  三种境界 
描述:晏殊是常常写小词的,也就是今天我们讨论的晏词中的一位作者。我们从来人的笔记看见他们有这样的困惑,在这种困惑的情形之下,这些士大夫们一方面认为小词的写作符
西昆体与王苏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作者:张明华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研究  中国  宋代  西昆体 
描述:西昆体与王苏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联章词例释及考辨
作者:沈义芙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联章词  晏殊  荷花  例释  欧阳修  通联  荷叶  考辨  采莲  木兰花 
描述:至于普通联章,则不拘种种,只以词意一章未尽,遂尔多章相联者即是,又分演故事联章与非演故事联章两种,尤以非
同株异色并为奇葩——略论晏词之异同
作者:潘婷婷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欧阳修  俊秀  情深  意象 
描述:晏殊与欧阳修共同将宋词导向雅化,尤其是词,因为更符合词主抒情的特质而对后世词人影响较大.
现实问题——访黄松禄、金祥
作者:赵康  来源:中国刑事警察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刑侦工作改革  刑侦体制改革  公安机关  打击刑事犯罪  刑事侦察  队伍建设  工作运行机制  刑侦改革  福建省  刑警 
描述:为队建制并全省统一升格;推出石狮典型,全面改革破案工作运行机制;配齐配强刑侦部门领导,部分地区在改制升格的同时重新考聘干部;把加强业务和队伍建设作为改革的基本内容。福建省公安厅将刑侦工作改革列为1994年的工作重点,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