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76)
报纸(57)
会议论文(4)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38)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57)
2013(8)
2009(4)
2008(5)
2005(1)
2004(2)
2002(6)
1996(2)
1995(2)
1990(2)
按来源分组
河北经济日报(2)
内蒙古日报(1)
检察日报(1)
每日新报(1)
千山晚报(1)
连云港日报(1)
解放军报(1)
咸阳日报(1)
贵州日报(1)
中国矿业报(1)
注重人才应是医院发展的关键
作者:刘荣生  来源:中国卫生政策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注重人才应是医院发展的关键
《世医得方》在骨科学上的贡献
作者:杨大鹏  来源:天津中医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骨伤科  危亦林  骨科学  脊柱骨折    医学家  手法整复  继承  肩关节脱位  贡献 
描述: 《世医得方》一书是元代著名医学家危亦林(公元1277年-1347年)于1337年写成,1345年初刻刊行的。危亦林,字达斋,江西省南丰人,出身于世医之家。他从小勤奋好学,弱冠而继承祖业,学有渊源
《世医得方》在骨伤科学术上的贡献
作者:王育学  来源: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骨伤科  蒙古族    脊柱骨折  元代  阿拉伯医学  肩关节脱位  学术  危亦林  手法整复 
描述:虽分为13科,但与宋代医学科目相比较,除“正骨兼金镞科”成为独立的一科而外,余皆相同。骨伤科成为独立的专科在我国是从元代开始的。《世
谈《世医得方》的灸疗特色
作者:黄世福 蔡国弘  来源:江苏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灸疗    灸法  危亦林  骨伤科  灸治  特色  元代  医学  针灸 
描述: 《世医得方》,系元代江西南丰医学教授危亦林(1277—1347)所编著。该书乃取平时所用古方,验而无失者,并与其家传五代以来得之师授者,类萃而成。于至正五年(1345年)刊行。书中按元代医学科目
信息应是经营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程广华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信息社会  经营管理  保障  市场经济  科学决策  市场竞争  捕捉 
描述:在现代经营管理与市场经济结合中,必须不断创新科学决策,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大量事实证明,我们在市场竞争中角逐,谁能以敏锐的眼光捕捉信息,谁就能捕捉到商机,从而捷足先登,独享其利。因此,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都要练出一双目光四射的信息眼,注意捕捉信息,善于利用信息,从而享受信息给我们带
《世医得方》伤科证治特色
作者:邹来勇 涂国卿 汤群珍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危亦林  《世医得方》  伤科 
描述:《世医得方》系元代骨伤科医家危亦林所著,其对骨伤科病症的治疗,最重要贡献是悬吊过伸复位法治疗脊柱屈曲骨折。而在伤科方药应用方面,危氏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不但载有经验古方,而且详述了家传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时钟延缓应是相对效应
作者:张坤书  来源:河南城专学报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钟延缓效应  狭义相对论  S系  洛伦兹变换  S’系  时钟变慢  参照系  观察者  同时的相对性  固有时间 
描述:本文利用洛伦兹变换的两个前提条件,并且严格按照S(x、y、z、t)系和S’(x’、y’、z’、t’)系中对时空坐标的符号规定,对狭义相对论时钟延缓效应的相对性进行了论证.
阳极应是电解工艺的重要标志
作者:李建奎  来源:云南冶金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铝电解  阳极效应  效应管理  提高电流效率 
描述:在分析论述阳极效应发生的机理和特征基础上 ,阐明了阳极应在铝电解中的重要意义 ,并结合我公司对阳极效应的管理 ,摸清单槽的运行情况 ,进行微机跟踪记录
《世医得方》眼科学术成就举要
作者:肖家翔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眼科    形成与发展  病因病机  中医世家  辨证  五轮八廓学说  眼病  危亦林  木论 
描述:《世医得方》为元代医学家危亦林所著.亦林出身于中医世家,其伯父熙载精于眼科,亦林得其真传,因而在《世医得方》中列“眼科”,一卷,以明后学,影响极大,兹就是书有关眼科论述作一探讨,举其要者于后,冀
语感应是汉语言的能力训练
作者:邵长英  来源:新课程(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习者  记忆  汉语言  效应  神经元  语言信息  语言刺激  熟悉程度  节奏  映象 
描述:语感是学习者对语言信息的敏感反应,是语言训语的熟悉程度。语感产生的原理是语调、节奏、语流的反复刺激使学习者在特定的神经元之上留下"声音映象"。这种内在映象遇到外界语言刺激,使"听觉与概念相连结",熟悉语言流自然而然从记忆中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