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瘫七年 笔耕依旧——刘绍棠:人字不能倒写
-
作者:暂无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中风偏瘫 鲁迅先生 意识形态 经济形态 不抵抗主义者 党的文艺思想 商品意识 百家争鸣 思想行动
-
描述:形态带来的多种多样的意识形态,也必然反映到社会各个领域,反映到文坛,反映到党内。只要并不违反宪法,就得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
-
“文化大革命”的形态应是“社会运动”
-
作者:刘济生 来源:北京党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运动 文化大革命 群众运动 自发性 毛泽东 社会矛盾 意识形态 领导者 自上而下 马克思恩格斯
-
描述:“文化大革命”的形态应是“社会运动”刘济生“文化大革命”是以什么形态表现出来的?人们对此问题研究甚少。一般认为其形态是“群众运动”。这一形态的实质是“运动群众”,是“塑造的群众运动”。笔者过去亦持此观点①,近几年感到有些事情用“群众运动”解释不了。客...
-
中国不应是难以理解的
-
作者:Fareed Zakaria 何金娥 来源:英语文摘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中国人民 意识形态 中国改革开放 新中国 可理解 中国政府 民意调查 独裁 文章
-
描述:本文作者为《新闻周刊》主编。文章写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时值西方媒体热议中国阶段。文中所谈新、旧中国实为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中国改革开放历经30年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北京奥运会的圆满召开成为集中展示与直观体现。中国并非不可理解,关键是与中国打交道的人抱以何种立场。
-
历史的动力与合力:兼评刘大年的《说“合力”》
-
作者:郑宏卫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阶级斗争动力 合力说 经济基础 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 历史发展规律 阶级社会 历史活动
-
描述:综观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种种表述,可概括为三说:经济基础说;合力说;阶级斗争动力说。经济基础说主要回答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并说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因素在历史进程中的交互作用
-
昆曲青春化与商品化的困境
-
作者:郑培凯 来源:书城杂志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 商品化 牡丹亭 表演艺术 文化传承 汤显祖 文化艺术 演出 传统艺术 意识形态
-
描述:苏州曲家出来改编,以配合苏州一带流行的腔调。当时在文坛上惹起了一场风波,使得原作者汤显祖大为不满,批评改编者不懂他的意趣神色,为了符合苏州流行的昆腔,云便吴歌,破坏了原剧的精神。
-
改革就是战胜自己
-
作者:章立凡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记者招待会 自然灾害 意识形态 王安石 温家宝 悲剧性 领导者
-
描述:2008年3月人大、政协两会以后,新一届政府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的设想,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引出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议论,本刊摘选了其中部分内容发表,以飨读者。
-
经济学的本义应是“文化经济学”
-
作者:张理智 来源:新时代论坛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成本 交易成本 黑板经济学 文化经济学 文化结构 新制度经济学 社会资源配置 社会总产值 意识形态 转换成本
-
描述:(一)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只要所有厂商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就实现了整个社会成本的最小化或产值的最大化,即实现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以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则认为,上述学说,因其未能分析产权和交易成本(或交易
-
男女性别分工与周礼父权宗法特质溯源
-
作者:葛志毅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男女性别分工 周代 父权宗法社会 家庭社会分工 道德礼法体制
-
描述:会文化塑造而成?周代的人们已经在试图回答和解释这些问题。如果从这里入手分析相关的现象,有助于深入认识周代社会以及周礼的父权宗法性质。
-
性别与戏曲批评:试论明清妇女之剧评特色
-
作者:华玮 来源:中国文哲研究集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妇女 中国戏曲批评 汤显祖 《牡丹亭》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
描述:其中以汤显祖的《牡丹亭》着墨最多,成就和贡献也最大。例如清康熙甲戌(1694年)刻成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三妇评本》),在中国戏曲评点史上就有着特殊的地位。
本文主要从批评的角度、批评的深意、批评的重心与批评的风格这四方面检视明清妇女的剧本批评(尤其是《三妇评本》),分别举出「女性观(关)照」、借题发挥以自抒胸臆、重人情甚於重辞章、重神悟甚於重评判这几个?括性的重要特色。
本文试图填补在研究明清妇女之文学表现上的一些空白,展现出她们在创作以外的评论活动,并突显了中国戏曲批评与评点中男性以外的男一种策略和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