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51)
报纸(657)
图书(100)
学位论文(58)
会议论文(2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120)
地方文献 (357)
地方风物 (37)
才乡教育 (27)
红色文化 (21)
宗教集要 (19)
非遗保护 (10)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378)
2013(110)
2012(164)
2011(205)
2003(61)
2002(45)
1999(52)
1998(50)
1992(22)
1987(27)
按来源分组
青年时报(16)
古典文学知识(7)
连环画报(2)
长城(2)
新财富(1)
大众日报(1)
鸡西大学学报(1)
中国质量报(1)
桂海春秋(1)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1)
释道,因道悟:对《游褒禅山》蕴含思想的赏析
作者:谭咏 李凌翼  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褒禅山  语言素养    中学语文教材  理清思路  物质条件  引导学生  唐宋散文  思想 
描述:"上,既使生在朗读背诵中提升语言素养,又使生在讨论中领悟本文表达的思想。
以昆之名,雅涵于乐:北师大以雅曲社“小昆虫”戏看戏
作者:王萌筱  来源:中国京剧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师大  昆虫  高校学生  《牡丹亭》  2010年  多功能厅  昆曲  校园版 
描述:昆曲爱好者们的盛大节日。作为普通的高校学生,能够有幸参与到一系列活动中,这一场接一场的昆曲盛筵更是足以让我许久不识肉味了。
教材更应是材——台湾、大陆教材中的《承天寺夜游》比较研究
作者:倪岗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承天寺夜游》  台湾地区  大陆  教育内容  教学目标  物质基础  教育功能 
描述:语文教材是语文教育内容的载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毫无疑问,语文教材是教师从事教育、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依据。随着交流的加强,我们能看到更多的以汉语为母语的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教材。两岸同宗同源,教材研制方面应该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
臧懋循改编评点《还魂》呈现之曲批评及其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戏曲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臧懋循  汤显祖  牡丹亭  还魂  戏曲批评 
描述:臧懋循改编评点《还魂》呈现之曲批评及其意义
庄稼地里升起的一颗“土星”:戏剧艺术家刘
作者:郭凤岐  来源:天津史志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庄稼地里升起的一颗“土星”:戏剧艺术家刘
用蛇药治牛皮癣──古城医院皮肤科教授陈
作者:暂无 来源:医药与保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皮肤科  皮癣  蛇药  治牛  古城  中药炮制  教授  皮肤病  神经功能  七情内伤 
描述:用蛇药治牛皮癣──古城医院皮肤科教授陈焕西安古城医院皮肤专科名医陈焕教授,1951年毕业于西北医学院,从事皮肤病临床40余年。他在挖掘整理和运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选用陕州交界奏巴山区的腹蛇
陶研赤子夕阳红——原大埔县政协主席、县陶研会会长张达
作者:陈访交  来源:爱满天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陶行知研究  大埔  生活教育理论  职业学校  陶行知教育思想  探索与实践  职教思想  创造教育  心得体会  田家炳 
描述:陶研赤子夕阳红——原大埔县政协主席、县陶研会会长张达
在新课程背景下用爱心进行创造性教学:全国模范美术教师李纪
作者:李纪文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格  情趣  教书育人  师德爱心  揣摩与绘画 
描述: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爱心对每个学生进行创造性教育与培养,在思考与创作中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己决定画什么,怎么画。在绘画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与情绪,激励学生主动克服不良习惯。树立好的典型,培养合格加特长,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从互性视角论空间建构与主题层次:以欧阳修〈丰乐亭〉、〈
作者:林淑云  来源:章法论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曾巩  丰乐亭  醉翁亭记  醒心亭   
描述:写作时间相近,三亭空间紧邻,亭名均由欧阳修所命之共通背景,为本文以「互性」观察三文提供契机。同时,三文又各有侧重。〈丰乐亭〉重在称美大宋功德、丰年民乐,强调人与政治、社会的联系。〈醉翁亭记〉重於
宁有异,不可有假
作者:暂无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思想史  传统文化  道学  性与天道  鹅湖之会  陆九渊  周敦颐  外来文化  新的发展阶段  光明日报 
描述:如乌眼鸡,恨不得一口啄死对方,而是反复辩论,各抒己见.“鹅湖之会”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佳话.“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气象恢宏,心窗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