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6)
报纸(17)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2)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3)
2013(1)
2012(3)
2008(10)
2003(2)
2002(4)
1996(2)
1993(1)
1992(2)
1986(1)
按来源分组
武当(2)
南国都市报(1)
成都商报(1)
洛阳晚报(1)
都市女报(1)
文学家(1)
成都晚报(1)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1)
民族文学(1)
抚州师专学报(1)
关于王英琦
作者:孙郁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蒋子龙  怪异  散文  女作家  文章  文坛  人民日报  中午  个性 
描述:云散。我们似乎一见如故,她的坦率与耿直甚至比她的文章更具张力。
魏夫人散论
作者:涂木水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布  丈夫  词人  散论  项羽  菩萨蛮  女作家  李清照  卷耳  秋夜 
描述:写自己不幸遭遇的《悲愤诗》而蜚声文坛;两宋之交,女词人李清照,以独具艺术风格的《漱玉词》而“压倒须眉”;清末,著名女革命家秋瑾,以诗词为武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而受人推
美女读者与“丑男作家”
作者:李定国  来源:读者(原创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半农  读者  感召力  影像技术  女作家  汤显祖  出版物  文学作品  印刷  作者 
描述: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和印刷水平的提高,如今各种文学出版物都会附上作者的照片。男女文学青年纷纷将自己的靓照印在扉页上以展示其风采,于是涌现了不少美女作家和帅哥诗人。由于作品图文并"貌",便提高了文字的感召力,读者既读其文,也"读"其人,有时还会把"看官"带入另一种境界。遥想当年,不
真诚与个性的魅力——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
作者:宋丹  来源:写作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英琦  散文创作  率真  女作家  游子  散文家  当代女性  自称  坦诚  读者 
描述:王英琦的散文世界,可以说是一个感情的世界。……她自由率真地将自己的怨、自己的爱、自己的恨、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生的追求以及长期形成的内心欲望及创伤和屈辱,透过话语喷发出来。……她把自己的感情体验毫无遮掩地倾吐给读者,把读者视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心对心坦诚地讲,使读者为之动情。
识人
作者:王新利  来源:散文百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识人  王安石  女作家  表里不一  少年  治国之道  历史现状  宫廷政变  交朋友  说真话 
描述:应是输得精光才来借钱扳本的。至富翁家后
习武自强,作家王英琦修成“文坛第一女剑客”
作者:南草  来源:女性天地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术  太极拳比赛  王英琦  女作家  文坛  习武  武功  杨式太极拳  散文  蒋子龙 
描述:以哲理散文蜚声国内文坛,被称为"江淮才女、大陆三毛"的女作家王英琦,近几年突然由文入武,并在1999年"第六届国际太极拳联谊赛"上出人意料地夺得一等奖,引起文学界和武术界不小的震动,有媒体载文称其为
挡不住的叠字诱惑
作者:张宏生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诱惑  叠字  女作家  言外之意  李清照  批评家  晏几道  词史 
描述:在词史上,李清照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她的特别在于,和一般女作家不一样,批评家是把她当作作家看待,而不仅仅是女作家。在宋代词史上,她的名字可以和柳永、晏几道、秦观、苏轼等人并列,可
三更有梦书当枕
作者:彭拥华  来源:思维与智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汤显祖  女子  学生时代  牡丹亭  女作家  衰老  写作  青葱  皮肤 
描述:我还依稀记得自己如梦懵懂的学生时代,青葱美丽的少女年月。依然觉得自己面容年轻,皮肤光洁,但不知不觉中却已为人妻为人母,我已是一个8周岁男童的妈妈。酷爱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名句,则为你
才女已乘黄鹤去 潇洒风尘永忆渠——对三毛的两次访谈
作者:孙兴初 晓军 吴庆胜  来源:大视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毛  祖国大陆  女作家  出版著作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才女  中国大陆  黄鹤  机场  浙江舟山 
描述:她进行了采访。迄今,距三毛首返祖国大陆已有15个年头,离她逝去也有13年了,但她爱国、爱乡、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俭朴、洒脱的精神与形象,至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
作家的口才
作者:王玉国  来源:上海企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口才  女作家  梁晓声  中国共产党员  记者招待会  提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  作品  现场 
描述:》、《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