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86)
报纸(89)
学位论文(8)
图书(4)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43)
地方风物 (18)
地方文献 (14)
红色文化 (7)
宗教集要 (4)
才乡教育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39)
2012(30)
2011(24)
2010(23)
2009(12)
2008(14)
2007(6)
2006(14)
1998(3)
1995(7)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
茶.健康天地(3)
收藏(2)
镇江日报(1)
京江晚报(1)
山西青年(新晋商)(1)
花木盆景(1)
致富时代(1)
惠州日报(1)
卓越理财(1)
火花收藏趣谈:双喜标
作者:陈信曙  来源:上海百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火花收藏  王安石  新房  马灯  大户 
描述:双喜的一大民俗。
树应是铁力木和?棕
作者:罗铿馥  来源:云南林业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铁力木  森林公园  引种栽培    天然分布  滇楸  南滚河  不同意见  用材树种  腾冲县 
描述:培成功。铁力木的木材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很高,是按斤论价。每吨价值数千美元。至于“滇楸”,原产云南昆明,滇中、腾冲县都有分布,也是较珍贵的用材树种,
意境美的《游园》六曲
作者:张云生  来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意境美  主人公  游园  牡丹亭  创作风格    《惊梦》  汤显祖  艺术感染 
描述: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所创作的《牡丹亭还魂记》中的全部曲词,绮丽动人,表现出无比的意境美。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境界,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使观众深受艺术感染,认为是一种美的享受。汤氏《牡丹亭还魂记》中《惊梦》一出前半部的《游园》六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论孙逢的心学宇宙观
作者:李之鉴  来源:黄淮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宇宙观  陆王心学  王阳明  唯物主义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专制主义  客观性  理性认识 
描述:身跨明清两代著名的心学大师。尤其在清初专制主义提倡程朱理学的形势下,作为“出于象山,阳明”之门的孙
武林枝梅花拳
作者:史朋信  来源:乡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拳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强身健体  国家级  武林  名录  马庄  平乡  杨炳  习练 
描述:同时我省也确定了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三大类共一百三十项。现将我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部分介绍,以飨读者。
古代“养生方”三则
作者:张文荣  来源:科学养生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借鉴意义  保健养生  人生哲学    社会学  徐春甫  广东省  层面  无忧散  石头 
描述:,谥号无际大师。希
解读杨问的“方志论”
作者:杨彦明  来源:中州今古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地方志  内黄县  《周礼》  《春秋》  《山海经》  历史人物  《越绝书》  《十六国春秋》  《清史稿》  精神文明建设 
描述:解读杨问的“方志论”
王益群:收藏是回味历史的进程
作者:刘艾瑛 胡剑楠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兼优的学生时代到困难挫折的青年时代,再到如今拥有"法国理肤泉‘荣誉市民’"、"罗纳河谷地区‘骑士勋章’"、"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众多殊荣的王益群,让真正了解她的人感受到什么叫勇于实践探索文化.
门洞摩崖石刻
作者:吴锡鑫  来源: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摩崖石刻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  森林公园  摩崖题刻  郭沫若  汤显祖  谢灵运  省人民政府  风景区 
描述:单位.自南朝宋的谢灵运、盛唐的李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元末刘基少年时的老师郑复初、明代的汤显祖、清朝的阮元,直至当代文豪郭沫若等都曾为门洞赋诗题词,保留至今的摩崖石刻有117处之多(其中碑刻
鲁论艺术与生活
作者:暂无 来源:美术杂志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鲁论  时间之流  讨生活  直接参加  观察体会  艺术与生活  观察生活  海洋流  主从  河水流 
描述:于斗矣,斯开章明义第一章。为画而生活则画死。为生活而画则画活。当有生活而求画,不当欲画而讨生活。直接参加生活,始能将生活移入内心.间接旁观生活,无非以生活陈列于画面。饱食生活当贪而无厌,咀嚼生活当细而不烦,斯谓提醇炼精也。生活中要忘我.有我时要化生活。生活时有我则难客观,有我时不扬弃生活则难升华。观物当面面观,变动观,上下观,远近观,表里观,无所不观,无微不至,必熟才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