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明清思想启蒙的两难抉择——以汤显祖为研究个案
作者:邹元江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启蒙  两难抉择  汤显祖 
描述:了让后人惊叹不已的传世伟业。可惜 ,这真正辉煌的诗意人生对汤公来说却太短暂了 ,他终不能“绝去杂情”,终还是被“疵累”所囿 ,终凝铸成让后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汤显祖的悲剧说明 ,启蒙时代知识分子的蜕变是极其
明清思想启蒙的两难抉择-以汤显祖为研究个案
作者:邹元江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想启蒙  汤显祖  明代  清代  个案研究 
描述:。可惜,这真正辉煌的诗意人生对汤公来说却太短暂了,他终不能“绝去杂情”,终还是被“疵累”所囿,终凝铸成让后人扼腕吧息的悲剧, 汤显祖的悲剧说明,启蒙时代知识分子的蜕变是极其艰难的,启蒙思想的意识
魔都尤物:上海新感觉派与殖民都市启蒙叙事
作者:柳书琴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上海新感觉派  殖民都市  哈尔滨  台北  刘呐鸥  穆时英  爵青  林越    徐琼二 
描述:习性,导致台湾和满洲国作家在模仿、借鉴的过程中,也延续或批判了上海新感觉派作家的某些思维。
中国古典美学的两次反和谐思潮
作者:黄理彪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美学  古典和谐美  汤显祖  汉魏时期  审美理想  明末清初  美学思想  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  石窟艺术 
描述:中国古典美学的两次反和谐思潮黄理彪(山东大学中文系)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精神是和谐,但是,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并不是毫无变化,死水一潭。其间,发生过三次大的反和谐思潮,第一次是汉末魏晋时期
晚明审美思潮和散文美学
作者:吴文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美  审美范畴  袁宏道  “趣”  晚明散文  美学  “真”  “性灵说”  唐宋散文  汤显祖 
描述:明代中叶以后至晚明,和社会结构同步变迁的是,人的心理和审美心理结构。共同的审美心理和意识的汇合,遂形成为特殊的群体意识——审美思潮。晚明的审美思潮的有机表现方式存在于理论和作品中间。诚然,小说、戏曲
概论理学的思潮、人物、学派及其演变和终结
作者:金春峰  来源:求索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思潮  学派  王安石  朱熹  王夫之  穷理  欧阳修  宇宙本原  天地之性  理性主义 
描述:作为一个思潮在北宋产生与兴起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从思潮、人物、学派、演变及其终结的角度,对理学作一粗略的概述。
汤显祖的戏曲观与晚明心学思潮
作者:陈永标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晚明心学  《牡丹亭》  戏曲观  心学思潮  戏曲艺术  个性解放  文化专制主义  文学创作  人文主义 
描述:时代要求,才是汤显祖“主情说”的基本内涵和美学价值。文章还与欧洲中世纪文艺思潮作了一些比较,提出了中西作家反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斗争的人文主义文艺思想相通相似之处的看法。
吴与弼的教育思想和明代心学思潮
作者:朱汉民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与弼  明代心学思潮  成圣  学工  圣贤  《日录》  工夫论  朱熹  教育思想  兼采朱陆 
描述:(《明儒学案》卷一,《崇仁学案》)。
明代反理学思潮与小说戏曲的兴盛
作者:许总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反理学思潮  《金瓶梅》  《三国演义》  汤显祖  《西游记》  神魔小说  戏曲  《牡丹亭》  长篇小说  袁宏道 
描述:明代反理学思潮与小说戏曲的兴盛
晚明思潮下汤显祖的戏曲观
作者:许凌冬  来源: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晚明思潮  汤显祖  戏曲观  情与真 
描述:情与真是汤显祖戏曲观的核心内容。情对于礼而言,强调人的情感空间和自然欲求,这与王阳明心学在晚明的兴起相吻合;真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这与晚明李贽、公安派的思想口号相一致。而这核心内容反映在具体戏曲创作上,就是写真情,塑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