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为何集体预习
-
作者:韩兴娥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引导学生 古诗 王安石 学习 电子版 录音机 教研室 效率 韩愈 苏轼
-
描述:这个星期学习区教研室发的是电子版的20首古诗。三节学习古诗的课,因为种种原因,我和学生都没有做好准备。上第一节课时,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打印出来,我也担心自己读得不够熟练而让提前背过的宋佳怡上台领读
-
品出古诗的韵味
-
作者:李蕾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趣味 陶渊明 朱光潜 王安石 古代文人 喻人 地方 旁观者 田园诗
-
描述: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和趣味的培养》中说:"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工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
-
移花接木玩古诗
-
作者:文章 来源:中学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诗 网络世界 王安石 创意 铁鞋 剪刀 浆糊 东南 古代知识分子 少年
-
描述:"爷娘闻女来,自挂东南枝;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网络世界的创意向来层出不穷,一夜之间,竟冒出若干诸如此类的"剪刀浆糊"诗人!
-
让古诗成为数学课堂的调味品
-
作者:蒋永键 来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课导入 古诗 王安石 宋代诗人 引导学生 概念教学 字母表示 数学课堂 精心设计 教师
-
描述:一、新课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好的戏剧,总要有序幕,演出才能跌宕起伏。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导入,使我们的课堂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先让学生背一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圈出"数"
-
《古诗的炼字》两处质疑
-
作者:龚学文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研究 古诗 形容词活用 动词 春风 两岸 质疑 小学 王安石 使动用法
-
描述:看了廖彩烈同志《古诗的炼字》(载《小学教学研究》1987年第6期)后,觉得有些方面谈得很好,但有两处愚以为不够确
-
色彩与动感——古诗写景艺术杂谈
-
作者:魏为秋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写景艺术 古诗 造境艺术 诗歌教学 王安石 美学特征 词的使动用法 完美结合 《望天门山》 初中语文课本
-
描述:色彩与动感——古诗写景艺术杂谈
-
小学古诗词类活用举隅
-
作者:林明华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形容词活用 词类活用 能愿动词 名词 古诗 王安石 小学语文教材 艺术效果 训释 副词
-
描述:江南岸绿”。形容
-
赏古诗典故析深邃哲理
-
作者:牛致远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达·芬奇 欧阳修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典故 间接经验 王清任 古诗 饮食口味
-
描述:赏古诗典故析深邃哲理牛致远●拈来古诗话哲理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琴诗》)苏轼的这首诗用比喻的艺术手法,形象地阐述了以下哲理:(1)诗人围绕
-
梅与雪──古诗冬景拾零
-
作者:霍寿喜 来源:陕西气象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古诗 李清照 咏梅诗词 生物特性 宋代词人 《虞美人》 晏几道 传统名花 王安石
-
描述:梅与雪──古诗冬景拾零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耐寒喜雪,和松、竹合称为“岁寒三友”;它素雅孤傲,与兰、荷、菊共誉作“花中四君子”。自商代植梅以来,咏颂梅花的诗文不断涌现。尤其当北宋诗人林通吟出一句
-
巧抓诗眼赏古诗
-
作者:曹保顺 来源:文教资料(高中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眼 古诗 韵味无穷 诗语言 诗气 境界 游龙 飞动 王安石 “过”
-
描述: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