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0)
报纸(20)
图书(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8)
地方文献 (2)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2(8)
2010(2)
2008(5)
2006(2)
2003(3)
2000(1)
1996(2)
1994(1)
1989(3)
1987(2)
按来源分组
黄河(1)
南国红豆(1)
渤海学刊(1)
文史知识(1)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江苏体育文史(1)
中原文物(1)
学术论坛(1)
厦门商报(1)
南方农村(1)
延巳、晏殊词异同辨
作者:胡淑慧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延巳  晏殊  词风  艳情 
描述:延巳、晏殊是词体发展史上两位重要词人,且其词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脉相承的关系。《阳春集》、《珠玉词》基本属于酒席文学,采用花间词所肇始的艳情题材。但二人艺术个性同中有异,表现在情感基调和深层意蕴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晏几道与延巳词比较
作者:张晓宁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延巳    伤感情味  江西词派 
描述:南唐延巳与北宋晏几道都是著名的词人,他们的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均带着浓重的伤感情味,而且这种伤感都表达得很含蓄,很委婉。其中可能的原因在于:他们同属江西词派;他们的心境相似;他们的性格中有许多相通
试论延巳和晏殊的创作共同点
作者:王新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延巳  延巳  花间词  花间词  珠玉词  珠玉词  晏殊词  晏殊词  词作风格  词作风格  题材  题材  情爱  情爱  主题  主题  观念  观念  工具  工具 
描述:一、题材范围相同从延巳的《阳春集》与晏殊的《珠玉词》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们在观念上都像花间词人一样把词当做酒边宴前的佐欢工具,题材仍不脱花间派词范围,词作内容仍以男女情爱为主题。
咏《江西诗派论》及其对江西诗派内涵的解读
作者:邱美琼 王晶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西诗派论》  诗学传承  政治与学术  地域 
描述:视到中国古代诗学风尚嬗变的轨迹。
延巳词与晏殊词的异同
作者:廖克平  来源:办公室业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延巳词  晏殊词  异同 
描述:延巳和晏殊都是位及人臣的词人,他们年代相距不远,且在词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延巳词与晏殊词有微妙的异同关系,现从词人的际遇和词风特点作异同分析。
辨析延巳、晏殊词的艺术手法
作者:薛瑞瑞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延巳  晏殊    艺术手法 
描述:延巳、晏殊作为小令派代表词人,他们的词风表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但由于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和个性气质,他们的词又呈现出各自的风格.本文试从艺术手法方面辨析两人词的异同.
从「小青热」看「牡丹亭效应」─昆剧折子戏〈题曲〉的多重阅读
作者:谢俐莹  来源:东吴中文研究集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曲  小青  疗妒羹  牡丹亭  杜丽娘 
描述:从「小青热」看「牡丹亭效应」─昆剧折子戏〈题曲〉的多重阅读
吴宏、仙湜等八家合作《冈陵祝寿图》轴试析(兼论“武林画派
作者:黄涌泉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陵画派  冈陵  武林  画家  图绘  试析  龚贤  秦祖永  韩昂  水口 
描述:,绢本,设色,纵226.9厘米,横98.5厘米.全图布局缜密,冈峰层叠,以略带斧劈皴为主,近似蓝瑛自称的所谓“仿李希古”的笔法.瀑布流泉,生动有致.溪桥上山腰中有几位点景人物,神态悠闲.矫松苍健,笔力雄伟,尤近“武林画派”特
渠大队学赶高西沟思想、土地、技术三变样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黄河 年份:196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在米脂东北部的榆林沟里,有个山上修满层层梯田、山下住着一百多户社员的村庄,这就是奋勇追赶陕北水保红旗队高西沟的渠大队。一九六三年,县委发出向高西沟学习的号召后,得到了渠大队广大贫下中农社员
上海市政府指令第七八一六号:令社会局:为该局科长柳堂等维
作者:潘公展  来源:上海市政府公报 年份:193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上海市政府指令第七八一六号:令社会局:为该局科长柳堂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