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牡丹亭》经典段落中的潜台词
-
作者:苗雨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潜台词 潜台词 语义 语义 修辞 修辞 语句结构 语句结构
-
描述:思想艺术内涵,深入感悟和品味其经典的艺术魅力。
-
从修辞角度看王安石《明妃曲》其二
-
作者:袁津琥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妃曲》 王安石 修辞角度 宋代诗人 王昭君
-
描述:非禽兽而何!”(见《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卷六《明妃曲》注引)在范冲看来,王安石这首诗歌简直宣传的就是典型的汉奸卖国贼的人生哲学。范氏此论一出,受此影响,后世不少宋代诗歌的选本都仅选了《明妃曲》第一首,而未选第二首。当然历代也不乏为王辩诬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蔡上翔说诗中的“恩”是爱幸的意思,反对范氏的上纲上线;朱自清说“汉恩自浅胡自深”是“沙上行人”的自言自语;郭沫若说这里的“自”字是自己的“自”,而不是自然的“自”;徐仁甫说这里两个“自”字,不但表示恩的浅深是出于汉胡自己,与我无关,而且“自”有“虽”义,在语法上,它根本不是说话的重点所在(以上观点可详参《王荆公年谱考略》卷七、《语文续拾》、《郭沫若古典文学论文集·王安石的〈明妃曲〉》、《古诗别解·宋诗别解》等书)。笔者以为这都是对王诗的误解。究其原因在于诸家探寻诗意时...
-
刘绍棠《暮春》的修辞技巧
-
作者:郑锡浩 来源:修辞学习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刘绍棠 《暮春》 散文 修辞技巧
-
描述:表了小说《青枝绿叶》,次年编入高中语文课本。当时他还在读高中。1956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专业作家。
-
《牡丹亭》作为修辞原型在后世文本中的复现
-
作者:林山 来源: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修辞原型 修辞原型 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 复现 复现 汤显祖 汤显祖
-
描述:女性意识和爱情观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嬗变轨迹。
-
论青春版《牡丹亭》现象
-
作者:朱栋霖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青春 昆曲艺术 当代大学生 爱情主题 遗产保护 美学风貌 艺术遗产
-
描述:学子提供了与传统、古典对话的空间。
-
经典现象感悟
-
作者:姜泓冰 来源:大美术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莫扎特 上海大剧院 经典 白先勇 牡丹亭 演奏 朋友 策划 昆剧 网名
-
描述:除万难硬是连续三天晚上去大剧院看了白先勇先生策划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至今不能忘的是她第二场看罢告诉
-
论“字说”现象
-
作者:林志强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文字学 王安石 今文经学 说文解字系传 《字说》 正字学 汉字教学 “六书”理论 非文字 古文字
-
描述:说》在元初以后便散失,全貌不得而知。但从一些学者的论著中,尚可钩稽出五六十条内容,诸如“波者水之皮”、“坡为土皮”、“诗为寺人之言”、“同田为富”等等,足以窥斑见豹。此书的主要特点,正如前人所指出的,是不问“六书”,昧于形声之旨,把一切文字都看成会意字,单纯从通行字形出发而对字义作非造字本意的解释,穿凿附会,多荒谬之论。显而易见,从科学的角度看,《字说》对于中国的文字学,其价值是很低的。但是,《字说》式说解文字的现
-
严嵩现象——一面历史之镜
-
作者:黄宏生 来源:领导文萃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严嵩 政治家 张居正 历史作用 王安石 明代中后期 进士出身 社会风气 士大夫 道家
-
描述:研究重要的反面人物,往往可以成为一把打开某一朝代黑暗政治的钥匙,而且可以使人更清楚地看到本民族文
-
三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
作者:李鑫生 来源: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三株公司 社会变迁 社会学 子公司 企业文化 吴炳新 现代企业家 国有大中型企业 产业结构
-
描述:三株现象的社会学思考李鑫生"三株"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而存在,这是社会各界公认而无人质疑的,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三株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的综合体
-
“三株现象”的联想
-
作者:高仰山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株口服液 基因变异 药物作用 保健功能 补脾益肾 药品不良反应 药业公司 心理作用 吴炳新 药理研究
-
描述:,受到形形色色胃病缠身的广大民众的青昧。在药物作用加心理作用的驱使下,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