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因成梦,因梦成戏" --试论汤显祖的戏剧观
作者:邹自振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剧观 
描述:汤显祖戏剧美学思想之核心,是属于与理学相对立的""的范畴.汤显祖特别强调""的作用,认为创作者是"为作使",强调"神情合至",描绘理想境界.他宣称他的"临川四梦"都是"因成梦,因梦成戏
《牡丹亭》中“”的多重意蕴
作者:何姗 罗嗣亮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欲  情欲  情爱  情爱      个性  个性  自由  自由 
描述:,它才能超越以前的言情题材剧作,在戏曲史上划上浓重的一笔。
儒学文化体系下的戏剧尝试:论汤显祖《邯郸记》中的“
作者:董晔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记  邯郸记  人性  人性      调整  调整 
描述:《邯郸记》是汤显祖文学思想、哲学思想成熟的结晶。汤显祖力图用合"理"之情来唤醒世人,从而挽救败坏的世风与腐败的政治,体现了汤显祖在儒学文化体系下对当时社会思想状况进行调整的一次尝试。
从《南柯记》、《邯郸记》看汤显祖的佛道思想及
作者:Shen HuiHuang  来源:明道通识论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道思想  《邯郸记》  《南柯记》    汤显祖 
描述:寻绎出汤显祖对现实社会的理想向往或困境意识,并从中对汤显祖在此人生阶段所透显出的观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欲·爱:论《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的演变
作者:章芳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描述:从《西厢记》到《牡丹亭》再到《红楼梦》,中国古代爱情取向与婚恋观念发生了由到欲再到爱的演变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舍弃了两貌相取的失之肤浅和两性相悦的流于庸俗,而最终肯定了两心相知的臻于完美
牡丹亭:人鬼情未了
作者:叶蔚 断戈 雨蔚  来源:风景名胜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大余县  柳梦梅  汤显祖  太湖石  梳妆台  江西省  爱情故事  梅花 
描述:梦中见一书生,手持柳枝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此之后,她便为相思之苦,伤情而死。此时,杜宝转官淮安,乃葬女于牡丹亭畔。三年后,广州书生柳梦梅去临安应试,路过南安,拾得丽娘画像,悦其貌美。丽娘幽魂出现,与梦梅相会,并得再生。丽娘复活后,与梦梅同往淮安求其父母许婚。杜宝大怒,视女儿为妖孽,诬梦梅盗掘女坟。正好梦梅得中状元,乃上书自辩,丽娘也登朝申诉,终于得到皇帝承认,夫妻父女团圆。
从《牡丹亭》和《吉赛尔》浅谈中西方“人鬼情缘”
作者:石月亭  来源:金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  人与鬼  人与鬼  理想化  理想化  爱情书写方式  爱情书写方式  还魂  还魂 
描述: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中国传统戏剧文本《牡丹亭》和西方芭蕾舞剧故事《吉赛尔》,来简要分析中西方“人鬼情缘”的异同,进而发现异质文化在这个问题上的共通性和差异性。
人鬼情未了 老戏新说之十一
作者:傅谨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匡胤  杜丽娘  柳梦梅  文化思考  牡丹亭  女主人公  爱情  西方电影  宋江  情爱 
描述:我经常奇怪,港台娱乐商家从哪里雇佣的高手,每每把西方电影名译成很地道的中文且锦上添花。美国经典影片《Ghost》的中文译名《人鬼情未了》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原剧名直译是《幽灵》,有点恐怖,了无情趣
人鬼情未了:阅“前线”舞剧《牡丹亭》
作者:罗斌 李国平  来源:舞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舞剧  爱情  汤显祖  冲击波  舞蹈  前线  第一印象  故事  表达 
描述:风的同名舞剧,由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搬上舞台。观此剧目,第一印象:剧作整体状态的超
论《牡丹亭》非爱情剧
作者:沈琴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非爱情剧  非爱情剧     
描述:本文通过将《牡丹亭》与其他传统爱情剧所做的对比来说明《牡丹亭》与其他爱情剧的差别。从男女主角见面篇幅、与性的关系和所表达的情感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传统意义上的爱情剧《牡丹亭》其实并非是爱情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