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从戏剧形象解构《牡丹亭》的“立言神指”
作者:马济萍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至情理念  至情理念  政治理想  政治理想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描述:足现实,借剧中人物寄托自己文治武功的政治理想,并对封建科举制度予以无情的讽刺和嘲弄。作者通过《牡丹亭》彰显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胡宏“心”论及对陆九渊“心学”的影响
作者:罗来文 赵国力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宏  心性  本体  人性 
描述:胡宏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提出了"性"本论,但在论性的同时并没有舍心而不谈,相反,他对"心"论述颇多。从其性本论出发,他对心性关系也作出了不同于其他理学家的解释。
浅析杜丽娘与汤显祖的“至情”观
作者:石磊  来源:西江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至情  人性  追求 
描述:因而这一形象也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蒲松龄的人性观:在会家伦理和自然人性之间
作者:周秋良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伦理  自然人性  蒲松龄  人性  《聊斋》  人性假设  《牡丹亭》  《西厢记》  《红楼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描述:在《聊斋》中,蒲氏是徘徊在儒家伦理和自然人性之间。他既赞美纯污的自然人性,但又以为人性有恶,好用儒家伦理对人性进行规约和框定。他觉得,在儒家伦理和自然人性间走中庸之道,呆能是人性美的一种最高境界。
简论林黛玉的近代人性意识
作者:黄以思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黛玉  人性意识  爱情  宝玉  悲剧  《牡丹亭》  “人”  近代意识  颂圣  元妃 
描述:忡忡,对耽误美好青春莫名愤懑。她认为人应该有生存和受到尊重的权利。所以她任性任情,不满于自己的地
从自我的无视到八性的追求:《西厢记》与《牡丹亭》梦境对比
作者:陈心哲  来源:当代小说:下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西厢记  牡丹亭  牡丹亭  梦境  梦境  人性  人性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各有一出关于梦境的描写,《西厢记》之草桥惊梦更多揭示的是人们对于自我的一种无视与无奈,而《牡丹亭》之游园惊梦则更多揭示了人们对于人性解放的追求与梦想。
《牡丹亭》:“人”的赞美诗
作者:程建忠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人性  人性 
描述:"的伟大力量和高贵理性。
《牡丹亭》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
作者:邵鲁琳  来源: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人性  人性  理性  理性  超越性  超越性 
描述:《牡丹亭》是汤显祖思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成熟时的作品,作品沉淀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功底。除了成熟的创作技巧和丰富的艺术魅力,《牡丹亭》还处处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使其表现出超越时代的巨大感召力。
儒学文化体系下的戏剧尝试:论汤显祖《邯郸记》中的“情”
作者:董晔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记  邯郸记  人性  人性      调整  调整 
描述:《邯郸记》是汤显祖文学思想、哲学思想成熟的结晶。汤显祖力图用合"理"之情来唤醒世人,从而挽救败坏的世风与腐败的政治,体现了汤显祖在儒学文化体系下对当时社会思想状况进行调整的一次尝试。
非梦不足表其情,非梦不足达其意:释“梦”重论杜丽娘
作者:郭海鹰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人性  封建专制 
描述:通过以"梦"为重要手段塑造的杜丽娘艺术形象,是作者对于"情"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理解的具体表现,也是作者伟大和渺小相结合的思想特质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