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527)
报纸(42)
图书(5)
会议论文(5)
学位论文(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45)
才乡教育 (19)
地方文献 (13)
非遗保护 (3)
地方风物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2(49)
2011(51)
2009(29)
2007(27)
2004(13)
2002(8)
2000(11)
1997(10)
1996(16)
1990(8)
按来源分组
江西教育(13)
其它(8)
中州今古(2)
学苑教育(2)
江西社会科学(2)
文史杂志(1)
农村发展论丛(1)
上饶师专学报(1)
高校理论战线(1)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
横渠书院的前世今生
作者:田晓光  来源:陕西档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载  横渠  书院  眉县  关学  重庆涪陵  父亲  创始人  故里  王安石变法 
描述:。因此,全家便定居在眉县横渠镇,张载入该镇崇寿书院就读,并随邠人焦寅
应是绿肥红瘦:谈《归去来兮辞》的主旨教学
作者:赵光才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归去来兮辞  主题  教学  探讨  心灵自由 
描述:文章由传统解读所采用的阶级分析法入手,立足文本,注重引导学生从"人"的角度去探索新背景之下的时代主题理解,采用诵读、联想、讨论、延伸四步法对《归去来兮辞》一文的主旨探究出了符合时代背景的新的理解——追求心灵的自由,在师生的交流中实现了在课改背景之下的有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真正实现了课堂高效。
鹅湖书院·“鹅湖之会”·“鹅湖之晤”
作者:杨雪骋 郑小江  来源:徽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鹅湖  陆九渊  朱熹  书院  学术争论  吕祖谦  铅山县  辛弃疾  学术观点  武夷山 
描述:鹅湖书院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铅山县鹅湖乡鹅湖村。乡、村及书院皆因鹅湖山而得名。鹅湖山为武夷山的支脉山峰,在铅山县东部。唐代,大义禅师在鹅湖峰顶建禅院。北宋初年禅院移至山下,后人称此院为鹅湖寺。公元
教学中“批评”的灵活运用
作者:谢芳  来源:新课程.教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批评  教学  体罚学生  《三字经》  教育形式  社会经验  优质教育  王应麟 
描述:一个"灯塔"的角色,给孩子的成长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优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不能体罚学生,
《伤仲永》教学
作者:石泽镒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  有补于世  伤害  理解  抒情为主  异能  钱币  作者  全文  王安石 
描述:一、从“伤”说起《伤仲永》,题目中的“伤”字应该怎样理解?通常都将“伤”理解为“哀伤、惋惜”之意,认为《伤仲永》一文,旨在为方仲永的不务学而哀伤、惋惜!但观《伤仲永》全文,却并非以抒情为主,而是以叙事为主,辅之以议论。所以,我认为,题目中的“伤”应该理解为“伤害”,意即“遭到伤
浅谈《泊船瓜洲》的教学
作者:张有传  来源: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气象  王安石  三个方面  教学  泊船  执政  表达  辞职  重返  理解 
描述:《泊船瓜洲》是王安石推行新法,被迫辞职回乡路过瓜洲时,怀念金陵故居所写的。它表达了诗人在南归途中,看到实施“新法”后带来的新气象,想再接再厉,重返朝廷执政的意愿。教学时,可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抓重点字词,理解叙事诗句。这首诗的头两句
“上戏”附属戏曲学校“昆五班”教学汇报演出
作者:忆斯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汇报演出  戏曲学校  教学  平均年龄  牡丹亭  长生殿  折子戏 
描述:《牡丹亭·游园惊梦》、《长生殿-酒楼》、《玉簪记·琴挑》、《孽海记·下山》……一段段文武经典折子戏,由一群平均年龄仅14岁的小不点表演起来,倒也不紧不慢、有板有眼。这60位被称为昆五班的学员,是上海戏曲学校时隔20年后又
中心实验室应是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
作者:严衍禄  来源:实验技术与管理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心实验室  三位一体  教学  大型仪器  研究生  科研水平  相适应  技术设备  光谱仪  装备 
描述:个应用实验室。但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是逐步的,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及人员的素质等方面也都与上述变化不相适应。本文讨
元明清文学的特点和教学刍议(下)
作者:邹自振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明清文学  明清戏曲  作品  教学  小说  昆腔  清诗  汤显祖  发展史  《西厢记》 
描述:一、元明清诗文的研究是薄弱环节 元明清文学的教学,依赖于元明清文学研究的成果。对汗牛充栋的元明清文学作品,我们的研究,还是非常肤浅的。本文的上半部分(载本刊一九八五年第二期),我们论述了元明清文学
杜甫《登高》的诵读赏析式教学
作者:张小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登高》  教学  赏析  诵读  杜甫  沉郁顿挫  代表作  胡应麟 
描述:《登高》是杜甫律诗的代表作,写景苍凉阔大,抒情沉郁顿挫,格律精细工整。胡应麟说:"精光万丈,力量万钧","为古今言律第一"。教学《登高》,要抓住"诵读诗句、赏析联想、感悟升华"几个环节进行。